價值型投資股與成長型投資股差異為何,到底哪個好,一直是近期股市討論的重點之一。本文也將從價值投資與成長投資的介紹、績效比較到價值投資沒落的可能原因,以及成長股投資的風險等等,全盤地呈現給讀者參考。
價值型投資與成長型投資的介紹
近年來,隨著科技蓬勃發展,使得成長股的表現相當優異,股市的漲幅有很大一部分是由這些科技龍頭股所帶動,
事實上,光是 Facebook、Amazon、Apple、Netflix、Google、Microsoft 這六間企業就佔了標普 500 指數 25% 的份額,由此可知近年來科技類股影響有多麼劇烈!
這些科技類股最大的特徵就是具備許多難以量化的知識產權與強大的未來成長性,導致以企業財報為主要分析依據的價值型投資難以看出這些企業的價值所在。
例如今天某間企業研發出了永遠摔不破的手機螢幕,但這項發明卻很難在財報上用數字表示它的確切價值,因此有可能使得價值型投資人錯過這間企業。
至於巴菲特本人的做法,是將這些知識產權歸類在企業的護城河中,避免忽略這些競爭優勢:
除了知識產權以外,企業的未來發展性則是更加難以量化的優勢,像是巴菲特就曾扼腕過自己太晚才買入 Amazon 的股票,表示沒預期到它能發展的這麼好。
此外,由於近年人人都能輕易取得財報資訊,使得價值型投資人越來越難找到好的投資標的,畢竟全世界的投資人都在尋找,原本合理的股價也因此容易被炒高,使得投資報酬率降低。
除了上述原因之外,其實價值型投資近十年來的績效都遜於大盤,
導致市場上開始有人認為價值型投資已然是一種過時的投資方式,
甚至連美國銀行都在 2020 年 9 月的一份報告中表示:價值投資已死(Value is dead)!
關於這兩種投資方式的特色,可以參照我之前寫過的文章:
近年成長股與價值股的績效比較
事實上,相較於近年來成長股的卓越績效,價值股最近的表現確實不佳。
在此篇文章中,將以 iShares(安碩)所發行的 IVW(標普 500 成長型 ETF )、IVV(標普 500 ETF)、IVE(標普 500 價值型 ETF)作為比較標的。
iShares 是由美國貝萊德公司(BlackRock,股票代號:BLK)所推出的。貝萊德是全世界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截至 2019 年底時其管理的資產約 7.4 兆美元,也被稱為世界上最大的影子銀行,因此其產品具有相當程度的代表性。
- IVW (標普 500 成長型 ETF):從標普 500 指數中的企業,根據其銷售增長,本益比(市盈率)以及動量指標(Momentum,MTM)選擇出成長股並組合而成的 ETF。該檔 ETF 目前包含 286 間企業,其中以蘋果(10.75%)、微軟(9.24%)、亞馬遜(7.94%)占比最高
- IVV (標普 500 ETF):追蹤標普 500 指數的 ETF。該檔 ETF 目前包含 509 間企業,其中以蘋果(6.55%)、微軟(5.63%)、亞馬遜(4.83%)占比最高
- IVE (標普 500 價值型 ETF):從標普 500 指數中的企業,根據其賬面價值、收益和市銷率(銷售額與價格的比率)選擇出價值股並組合而成的 ETF 。該檔 ETF 目前包含 390 間企業,其中以波克夏(3.73%)、聯合健康保險(2.77%)、威訊通訊(2.16%)占比最高
以下是過去十年來, IVW(標普 500 成長型 ETF )、IVV(標普 500 ETF)、IVE(標普 500 價值型 ETF)的價格變化比較:

IVW(標普 500 成長型 ETF )、IVV(標普 500 ETF)、IVE(標普 500 價值型 ETF)
三者表現差異
圖源:YCHARTS
從圖表中可以看出成長股的表現比價值股好上許多,前者在近十年來有 308.9% 的漲幅,後者卻只有 120.1% 的漲動。
即使是一般的標普 500 指數(大盤)也有 209.5%的漲幅,代表價值型投資人可能殫精竭慮分析了半天,但績效卻連被動的指數化投資都比不上。
此時可能會有人想,成長股是關注在企業的未來性,因此風險(不確定性)較高,而價值型投資都是選擇安全穩健的企業,那麼雖然平時的績效可能會比不上成長股與大盤,但在股市危機來臨時總能避險吧?
然而事實上,價值型投資在 2020 年新冠疫情中的損失卻最為慘烈。
以下是擷取 2020 年 1/1~3/23 時的跌幅,而 3/23 為此次疫情中股市跌幅的最低點:

圖源:YCHARTS
以下則是三者在疫情整體跌幅的表現:

圖源:YCHRTS
由上面兩張圖可以看出,無論是跌幅、或者恢復速度,價值股都是三者中表現最糟糕的,在成長股和大盤已經開始復甦甚至獲利的情況下,價值股卻仍處於虧損狀態。
該結果出來後為價值型投資的可行性蒙上一層陰影,也讓更多人開始認為傳統的價值型投資或許再也不適合如今的市場。
價值型投資沒落的原因
科技股崛起,摧毀傳統產業的護城河
誠如文中開頭所提到的,科技股的蓬勃連帶使得成長股表現亮眼,以及它們具有許多難以用財報量化的優勢,可能會讓價值型投資人錯過投資機會。
除此之外,許多價值型企業之所以能維持他們的優勢,正是因為有著「護城河」的緣故,然而科技股崛起的浪潮卻摧毀了許多傳統產業的護城河。
例如 Amazon 就憑藉著網購的便利性,以及產品多樣性摧毀了許多傳統零售業者的護城河,讓它們優越的地理位置以及特殊商品不再是其競爭優勢。
長期低利率環境
自從 2007 年金融海嘯後,美國便一直處於低利率的環境,而低利率對於成長股帶來的好處已經在《成長型投資教學:近年股市最夯的投資法則,成長型投資的優劣與注意事項 》這篇文章中提及,因此僅在此稍作敘述。
低利率對成長股帶來的好處:
- 未來收入的換算現值高,因此成長股比價值股更能吸引投資人的關注
- 低利率象徵企業營運成本降低,更有機會實現未來預期收益
- 投資人開始追求更高獲利,有較高的風險承擔能力,因此會選擇獲利較多的成長股進行投資
由於以上優勢,市場上大多數的資金開始往成長股流去,因此導致價值股的成長幅度較小,相較之下表現自然也較差。
成長型投資真的打敗價值型投資了嗎?
以過去十年的 ETF 來說,確實如此。
但若要武斷地說:「價值投資已死」似乎也不太適合。
畢竟世界上還是有價值投資人的表現可以超越大盤與成長股,投資策略畢竟只是心法,最後的績效往往還是取決於使用這套心法的人。
此外,在不同的時空背景下,價值投資其實還是有勝過成長投資的時期。
以下是 2000 年美國實施低利率以前,成長股、價值股與大盤的表現:

iShares 的成長型與價值型 ETF 發行日)~2006/12/29(低利率政策實施以前)
圖源:YCHARTS
可以從圖表看出,在 2000~2006 年底(實施低利率與科技股蓬勃前),價值型投資的績效(27.74%)遠遠優於成長型投資(-20.97%)與大盤(-1.23%)。
但之後隨著政府宣布低利率政策,以及各個科技股問世,價值股的績效也逐漸比不上成長股甚至是大盤:

圖源:YCHARTS
從 2007 年(低利率實施與科技股浪潮)以來,價值股僅上漲了 49%,遠遜於成長股與大盤的 259.5% 和 139.9%。
由上述結果可以看出,任何投資方法都有適合它的時代。
現在造就成長股較好的原因,來自於科技股崛起以及低利率環境,但我們並不能保證未來的市場環境是否會和現在一樣。
若未來有一天,當市場環境改變後(科技潮趨緩與政府中止低利率政策),價值投資可能又會再度成為市場上表現最好的投資策略也說不定。
再舉個例子,這次新冠疫情使得各國封城,帶動整體科技股有大幅成長;但當疫苗的研發取得進展時,科技類股也因此迎來一大波的下跌,可見市場環境的改變隨時都能對股價造成顯著影響。
而對投資人來說,也可以同時使用價值型與成長型兩種方式來進行投資,不一定要被某種投資方式給侷限住;
像是巴菲特經營的波克夏公司,就同時投資價值股與成長股,並且在近十年來的績效都超越成長股與大盤(不包含 2020 這種極端年):

圖源:YCHARTS
總結
無論是成長型或價值型投資,其核心概念都只有一個:「投資那些具有價值的企業」,
因此無論是關注企業的帳面價值、或者是它的未來發展,只要能找到具有投資價值的好標的,對於投資人來說都是好事。
最後要提醒的是:所謂的「表現好壞」多半只是對比出來的結果。
像是價值型投資的績效,在這十年來和成長型投資相比,就是比較差。但如果和債券投資相比的話,卻又相當優異。
因此一個很重要的觀念,無論是指數化投資、成長型投資或價值型投資,都是一種投資策略而已,並且在不同的時空背景條件下各有優劣。
與其偏激地去批評某種投資策略不好,不如好好選擇符合自己風格的投資方式,才是最佳的投資態度。
如何開戶投資美股?
如果你想投資美股,可以透過海外美股券商或台灣複委託進行開戶。
目前有一個非常方便,能夠投資各國股票、債券,甚至是期貨、原物料、黃金白銀、加密貨幣的海外交易平台— IG Market!
IG Markets (以下簡稱 IG)是目前是全球最大的差價合約 CFDs 交易券商。
CFD 差價合約是一種金融衍生產品,在歐洲推行歷史悠久,並且受到歐洲各國的金管會(如英國 FCA、歐盟金融監管組織) 所認可准許。
對 CFD 不了解的人可以參考以下文章:差價合約投資:CFD 和期貨的差異,如何挑選有規模且監管安全的期貨證券商及CFD交易平台?
簡單來說,透過 CFD 交易,可以省下非常多交易手續費,也沒有股票或債券記名的問題,也可以使用槓桿。
非常適合僅想賺取漲跌幅、或是用小資金賺取高收益的投資人。
IG 還可以獲得免費的操作資金,趕緊點下方按鈕註冊,進行體驗操作!
【精選專欄】
【大師投資策略精選文章】
- 【價值投資教學】ROA資產報酬率、ROE股東權益報酬率差異比較
- 【價值投資教學】合理股價估算的四種方式
- 【價值投資教學】葛拉漢與巴菲特心法的優缺點比較
- 【價值投資教學】巴菲特企業護城河的五種內涵
- 投資策略技巧分析:波段交易怎麼操作?
- 價值股投資 VS 成長股投資:績效比較與策略差異
- 破解企業財報造假模型:Beneish model (M-Score)
- 指數化投資:適合新手的被動投資,完勝主動基金績效
- 左側交易 VS 右側交易,哪種投資策略能獲利?
- 【資產配置投資法教學】用 AOA、AOR、AOK 簡單完成再平衡
- 成長投資教學:股市最夯投資法則,優劣與注意事項
- 槓鈴投資策略:塔雷伯利用反脆弱來因應黑天鵝
【訂閱、追蹤、更了解雷司紀的小道投資在做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