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C 熱度不減,美國共享辦公室業者 WeWork 繼 2 年前 IPO 失敗後,於 3 月 26 日宣布改由與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BowX Acquisition 合併方式上市,這次包含債務在內的估值為 90 億美元,並預計集資 13 億美元資金。市場看好併購消息,BowX Acquisition 股價大幅上漲逾 20%。

共享經濟新創獨角獸 IPO 受挫後一夕掉谷底
WeWork在 2010 年成立,總部位在美國紐約,是共用工作空間的創始者,模式是循著共享經濟經營,共同創辦人為 Adam Neumann 以及 Miguel McKelvey 。 WeWork 會先向房東租賃工作寬肩,再劃分成眾多小區域,作為「二房東」出租給企業、品牌或是任何需要辦公空間的對象,它沒有固定的坪數、大小,擁有非常大的彈性供大眾選擇。
WeWork在 2016 時踏出美洲,進到亞洲市場,2018 年已遍及全球 21 個國家,超過 71 個城市擁有 230 個辦公地點,註冊會員達到 21 萬,並在中國收購同類競爭企業裸心社。這間科技新秀獲得非常大的矚目,當年市場也相當看好這間新創獨角獸。如今已在全球各地有超過500個辦公地點可供租賃。2019 還插旗台灣,首間辦公室地點位在台北信義區。
WeWork 原先預計要在 2019 年 9 月首次公開發行股票(IPO),承銷商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還提供 60 億美元的貸款,估值曾高達 470 億美元,主要投資者為日本軟銀集團(SoftBank),當年甚至成為僅此於 Uber 的新創企業。沒想到,就在上市前夕,WeWork 撤銷 IPO 申請,並要將 IPO 延到 2020 年,與此同時,WeWork 的財報顯示該虧損擴大,讓市場質疑聲漸起,思考究竟估值與商業獲利是否等值,同時也傳出公司內部有管理問題,以致於創辦人 Neumann 下台, WeWork 可以說是一夕從新創明星跌落谷底。
身為 WeWork 大股東的軟銀集團,當年股價也跟著受累,一度大跌逾 10%,面對 WeWork 的鉅額虧損,軟銀還出資 95 億美元紓困,讓 WeWork 的估值落到僅剩 80 億美元。

再次尋求上市 估值卻大縮水僅達 90 億美元
隨著 SPAC 熱潮興起,WeWork 看見新的機會,計劃與特殊目的收購公司 BowX Acquisition 併購,以借殼方式合併上市,而此次的估值,由於受到疫情影響營收下滑,也跟著探底,在合併債務在內的估值約達 90 億美元,另預計募集 13 億美元融資,其中 8 億美元來自私募股權投資(PIPE),投資者包括 Insight Partners、 Starwood Capital Group 及 Fidelity Management 等公司管理基金。
此次估值和 2 年前的 470 億美元有著高度落差,可見投資人的信任難以挽回,加上 WeWork 的營收、業務表現不夠亮眼,全球辦公空間的出租率從疫情前的 72% 近乎腰斬,此時時機是否恰當仍須慎思,投資人買單的機率還有待觀察。
至於將與 WeWork 合併的 BowX Acquisition,是由美國軟體公司 TIBCO 創辦人 Vivek Ranadive 負責管理,其股價受此消息激勵,大幅上漲 20.29%,收在 11.71 美元。
【精選專欄】
【精選文章】
- FTX 註冊及 KYC 驗證教學:30 秒快速開戶,一文帶你秒解
- IG Markets 倫敦上市券商開戶教學 (2021)
- 幣安完整註冊開戶教學:1分鐘快速開戶,二次驗證帳戶安全
- 派網 Pionex 註冊開戶及綁定驗證教學:30 秒快速開戶,二次綁定帳戶安全,驗證解鎖提幣上限
- ARKK, ARKQ, ARKW, ARKG, ARKF 詳解!女股神ARK方舟基金每年超過 25% 報酬率,破壞式創新公司的投資策略揭密
- KuCoin 庫幣平台介紹:走過加密貨幣熊市低潮,淬鍊出全球第七大的交易所
【訂閱、追蹤、按讚】
【加入FB社團】
- 漫談美股 人生進補 》 主要讓大家討論美股投資的天地
- 台灣加密貨幣討論區 》以加密貨幣投資討論為主,歡迎對此有興趣的人來入社參加
- 聊點薪❤️(理財交流區) 》 分享理財小撇步,包含儲蓄、投資、保險或其他理財問題!
- 台灣 eToro 亞洲華人投資討論區 》 超過 3000 人社團,由我經營,含 eToro 討論、美股分析
- 大麻股票 — 投資產業消息交流俱樂部 》討論大麻股票/產業投資/合法化,歡迎志同道合加入
【加入Telegram 與 Line 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