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邊我會介紹基本的技術分析指標:RSI,包含 RSI 的意義、判讀,到基本應用、進階應用、限制…等等。最後我們也會告訴大家該如何查詢台股跟美股的 RSI。
另外,雷司紀也有創立了合約、技術分析交易社群,加入社群就可以獲得免費的合約課程教學資源,還可以與群友一起切磋技術分析,趕緊加入:合約交易技術分析群
目錄
什麼是 RSI 指標(Relative Strength Index)?
RSI 的全名是 Relative Strength Index,中文譯為「相對強弱指標」,是由美國技術分析師 J. Welles Wilder Jr. 在其 1978 年出版的《技術交易系統新概念》所提出的技術指標。
RSI 主要用來判斷過去一段時間買方與賣方力道的相對狀況,分析目前盤勢屬於漲幅還是跌幅、或是即將出現反轉的指標,可以輔助自己決定是要進場還是出場。
那什麼叫做「力道」呢?力道,其實就是去計算過去一段時間內的漲跌幅狀況!
- 買方力道:過去一段時間的平均漲幅
- 賣方力道:過去一段時間的平均跌幅
當力道越強,代表走勢也會越好看,比較不會出現橫盤和反轉的情況。
舉例來說,1 天上漲 5%,跟 10 天 上漲 5%,前者的力道就比較強,而後者的力道就比較弱,必須要反覆橫盤好幾天才能達到一樣的漲幅。
計算買賣方力道的公式如下:
- 買方力道 = 過去N日漲幅加總 / N日
- 賣方力道 = 過去N日跌幅加總 / N日
RSI 就是「買方力道」與「買方+賣方力道」(或者可以說總力道)的相對值。
RSI = 買方力道/(買方力道+賣方力道)
這邊舉個簡單的計算範例,讓大家更了解如何計算 RSI:
假設過去五天的漲跌幅情況如以下所示:「+6%、+3%、-10%、+1%、-2%」
我們可以得出買方力道為 (6+3+1)/5 天 = 2;
賣方力道為 (10+2)/5 天 = 2.4,因此 RSI = 2 / (2 +2.4)* 100% = 45.45%
通常我們會簡寫為 RSI = 45.45,這代表最近的下跌趨勢比上漲趨勢強。
- 當 RSI 大於 50 時,代表買方力道較強,平均上漲幅度較高
- 當 RSI 小於 50 時,代表賣方力道較強,平均下跌幅度較高
- 若 RSI 接近 50 時,代表雙方力道相近
一般來說,看盤軟體或是線上交易所預設的 RSI 指標,都是取過去 14 天的資料,
因此詳細的公式可以寫為:
RSI =
(過去14日漲幅加總/14日) /
[(過去14日漲幅加總/14日)+(過去14日跌幅加總/14日)]
雖然計算看似麻煩,不過其實看盤軟體都會幫你算好,你只需要懂得怎麼看就行了。
RSI 的注意事項
RSI 可以快速反應出近期的買、賣力道,幫助我們判斷趨勢;不過在使用上也有一些限制與需要留意的地方。
不考慮時間先後順序
RSI 在計算時不會考慮時間的先後順序,可能會出現只有前面 3 天大跌一波,後面 10 天開始反轉上漲,但 RSI 依然計算出空方力道較強的情況。
可能受到極端數據影響
RSI 會因為受到少數的極端數據影響。
就像是上面的案例一樣,當大跌趨勢結束後開始上漲,但計算結果依然是空方力道較強,導致最終結果失真。
無法精準反應未來的長期趨勢
RSI 只取 14 天的數據,因此沒辦法精準反應出該標的的長期趨勢。
有可能你計算出 RSI 後,在這一個月內是有效的,但過了三個月後,市場就出現其他新趨勢,這時候你就必須重算 RSI,並調整自己的策略。
RSI 的趨勢應用:超買與超賣
目前最常見的 RSI 用法就是「超買」與「超賣」,其實當時 J. Welles 提出 RSI 的時候,也是以「超買」「超賣」概念作為核心判讀標準。
前面提到,當 RSI 偏向 100 或 0,代表未來上漲、下跌的機率高;但我們反過來思考,如果 RSI 處於極端值,有沒有可能反而是市場正處於過熱或過冷的階段呢?
其實超買與超賣,是偏向「逆勢交易」的思維,也是技術分析中常見的策略。
一般來說,我們會以 70/30 作為界線:
- RSI 超買區:RSI > 70,代表市場行情過熱,有可能反轉向下,可以考慮放空。
- RSI 超賣區:RSI < 30,代表市場行情過冷,有可能反彈向上,可以考慮做多。
70/30 只是大家常用的基準,你也可以根據不同的資產特性做調整,例如波動更大的加密貨幣市場可能可以用 90/10,波動較小的外匯市場則可以用 60/40…等等。
以下是一個簡單的範例,跌入超賣區→買入,超過超買區→賣出,如果順利的話就可以賺到下圖的這段價差。


我們再舉 MCD 麥當勞的股票為例:
以上是過去一段時間 MCD 的走勢與 RSI 的對比,可以看出當 RSI 處於超賣區,MCD 反轉向上。


以上述 MCD 例子來看,我們可以發現一個明顯的超賣區,不論在這幾個交易日的哪個區間買進,後續都可以有不錯的報酬。
不過如果要最優化交易策略,我自己是習慣在 RSI 漲回 30 以上再做買進的動作,這樣通常會承擔較小的下跌風險。
另外我們也在這個例子中發現,超賣區買進後股票確實上漲,可是後來卻沒有出現明顯的超買區,因此我們還沒出場 MCD 就回跌了!
這就是只用 RSI 做進出場依據時會遇到的尷尬情況,這時可以搭配均線、KD 指標等輔助出場,或者是設立一個止盈點,例如我設定 10% 就停利,這樣就不會遇到後續還沒到超買區就下跌的問題。
下面會舉更多 RSI 的應用,幫助你判斷進出場時機。
RSI 的背離 Divergence
在使用 RSI 的時候你可能會發現,有些標的很少會出現明確的超買、超賣區。或者是即使出現了超買超賣,也不一定會馬上出現反轉。
在這種狀況下難道 RSI 就無用武之地了嗎?
當然不是!這時可以透過「看漲背離」與「看跌背離」來使用 RSI。
什麼是背離呢?
簡單的說,當價格走勢與技術指標走勢不同時,就可稱作背離。
例如當價格創新低,RSI 卻不是新低,這就是一種背離。
以下同樣用 MCD 做舉例。
看漲背離:
- 在價格圖表上,價格跌至更低的低點,形成向下的斜線。
- 在 RSI 圖表上,RSI 沒有出現新低,低點走高,形成向上的斜線。


以這個例子來說,有很明顯地看漲背離,因此我們可以在不錯的點買進。
不過看漲背離後的趨勢有可能是緩慢的,甚至有可能遇到跌破成本價的狀況,所以這時我們要設好停損點,避免最後反轉趨勢未成立。
另外在使用反轉趨勢時,我會希望看到 RSI 從超賣區一路向上漲到 50 以上,這樣就幾乎可以確認向上的趨勢成立了!
看跌背離:
- 在價格圖表上,價格出現新高的高點,形成向上的斜線。
- 在 RSI 圖表上,RSI 沒出現新高,高點走低,形成向下的斜線。


在以上的例子中,我們同樣透過看跌背離得到不錯的賣點,價格反轉向下後,RSI 很快跌破50 分水嶺以下,然後馬上遇到超賣區,這時其實就可以停利出場。
有些人可能會在超賣區又做一個進場,不過在上述例子中會發現是失敗的。
首先它並未符合「看漲背離」,因為價格再創新低時,RSI 並沒有創新高;再者,前面的下跌趨勢動能相當強勁,所以在此時做多本來勝率就小。
背離的概念在技術指標中很常見,學會了 RSI 背離的概念,基本上其他技術指標的背離你也就會了。
RSI 的黃金交叉與死亡交叉
- RSI 黃金交叉:當短週期 RSI 向上突破長週期 RSI,代表短期內多頭力道大於長期多頭力道,價格有可能向上攀升
- RSI 死亡交叉:當短週期 RSI 向下跌破長週期 RSI,代表短期內空頭力道大於長期空頭力道,價格有可能向下修正
黃金交叉與死亡交叉通常用於移動平均線的策略上,不過在 RSI 中,我們也可以設置兩種不同時間長度的 RSI 做使用。
前面我們提過,RSI 不會考慮時間的先後順序,因此必須透過兩種週期的 RSI 來多少彌補這個缺點。
不過要說明的是,原作者並沒有使用 RSI 的交叉策略,不過許多看盤軟體依然有預設兩條 RSI 供參考,因此以下我們也簡單做示範。
以下以 Trading View 的圖表為範例。
RSI 黃金交叉 Golden Cross
當短週期 RSI 向上突破長週期 RSI,代表短期多頭力道大於長期多頭力道,
所以價格有可能向上攀升:


RSI 死亡交叉 Death Cross
當短週期 RSI 向下跌破長週期 RSI,代表短期空頭力道大於長期空頭力道,
所以價格可能會向下修正:


在我的經驗中,RSI 的黃金交叉和死亡交叉勝率並不高,因此我在實戰中較少使用。
我認為,你可以把這個方法當作是一個輔助的訊號,而不是一個必要的訊號。
RSI 高階應用一: Failure Swing 反轉
這是 J. Welles 所提出的,關於 RSI 支撐與阻力的高階用法,適合用來判斷更精確的反轉趨勢。
Failure Swing 是利用 RSI 「超買超賣」+「形態學」的延伸技巧,也就是當 RSI 從超買/超賣回歸到正常值後,然後再次回到超買/超賣區(但沒有實際突破)時,就可能會出現反轉。
Failure Swing 具體又可以分成看漲 Failure Swing、看跌 Failure Swing,以下分別說明。
看漲 Failure Swing
- RSI 跌破 30 (超賣)
- RSI 反彈超過 30
- RSI 拉回,但依然在 30 以上 (保持在超賣區之上)
- RSI 創新高
看跌 Failure Swing
- RSI 上漲超過 70 (超買)
- RSI 跌回 70以下
- RSI 稍微拉回,但未超過 70 (保持在超買區以下)
- RSI 創新低
上面的說明其實還是很抽象,這邊我們直接搭配實例來看會比較清楚一些。
以下是來自 trading view 的一個看跌 Failure Swing 範例。
我們可以看到當 RSI 從超買區(A)回跌到正常值以下(B),接著反彈接近超買區,但沒有實際突破(C),之後就開始一路下跌(D),這就是一個漂亮的看跌 Failure Swing !
如果有在做技術分析的話,就可以發現其實這就很像是「回踩」一樣的概念。


從以下例子可以看出,如果在一開始進入超賣區就進場(左側紅圈),就要多忍受一段時間的下跌;但如果等 Failure Swing 出現,那就可以直接買在起漲點(右側的藍圈)。


在上述例子中,Failure Swing 進場後,我們遇到了超買區,等到 RSI 再次回到正常值後,這時候我們就可以選擇出場了。
在實戰中,比起單純使用超買超賣區(逆勢交易),我認為 Failure Swing 是一種透過回踩來「確認趨勢」成立的訊號,符合順勢交易的思維,可以提升你在中短線交易中的勝率。
RSI 高階應用二:50 的分水嶺
第二個比較少人提及的 RSI 應用是:我們可以把 RSI 的 50 當作一個支撐阻力位。
其實這就是 RSI 的本質,從上文的公式我們得知,RSI > 50 表示多方力道強,RSI < 50 表示空方力道強。那 50 其實就是一個“多空轉換”的分水嶺!
以下圖為例,在一個 RSI > 50 的區間,代表這段的價格走勢是向上,如果這段期間 RSI 拉回,碰到 50 分水嶺後又往上反彈,價格可能又會進一步提升!
而在右側,RSI 跌破 50 時,我們就可以考慮獲利了結,因為接下來很有可能形成下跌趨勢了。


50 分水嶺的概念,你可以用於輔助上文提及的任何策略。
像是在超買超賣區的交易中,若遇到 50 分水嶺的阻力,也可以作為一個停損停利的點。
在背離中,50 分水嶺更可以作為二次確認趨勢的訊號。
RSI 的缺點:鈍化
任何技術指標都有缺點,RSI 也不例外。
我自己在使用 RSI 時,最常遇到的問題就是:「進入超買區就賣;進入超賣區就買,但這種交易策略的勝率卻非常低!」
導致勝率低的原因在於 RSI 失準,導致超買超賣區的判斷失效,這種情況我們會稱為 RSI 鈍化,這也是新手在使用 RSI 時最容易碰到的問題!
鈍化又能分成兩種:高檔鈍化和低檔鈍化:
- 高檔鈍化:RSI 在進入超買區後,價格趨勢不但沒有回檔,反而還繼續往上衝,我們稱為高檔鈍化
- 低檔鈍化:RSI 在進入超賣區後,價格趨勢不但沒有反彈,反而還繼續往下跌,我們稱為低檔鈍化
鈍化通常發生在 RSI 連續好幾天都處在極端值,例如連續三個交易日 RSI < 20 的邊緣遊走,且價格持續探底沒有反彈跡象,這時就可稱為鈍化。
解決鈍化的方法就是:重新定義一個新的超買超賣區,像是原本的定義是 70/30、80/20,但遇到鈍化時你就可以把它改為 90/10;或者是搭配其他技術指標來判斷鈍化問題。
下圖就是一個高檔鈍化的範例,RSI 已經進入超買區了,但價格卻依然持續上漲:


以上述例子來看,我們可以在前一個超賣區買進,之後遇到了一段超賣區的高原期。
我們該如何應對高檔鈍化呢?
- 均線趨勢依舊向上,因此可以考慮繼續看多
- RSI 並未出現明顯的看跌背離(價格創新高,RSI 卻未創新高), RSI 是不斷跟著價格創新高的,因此可持續看多
- 使用 Failure Swing 出場,就可以渡過 RSI 鈍化的高原期,繼續吃個股票上漲的動能紅利
RSI 其實很常出現鈍化,上面也提供了一些解決方法,後續就要靠實戰來運用,熟悉這些用法。
台股 RSI 查詢方式
想要查台股的 RSI 指標非常簡單,任何一家證券商提供的看盤軟體,都會預設有 RSI 技術指標。
如果你的看盤軟體沒有預設 RSI,你可以照著以下教學步驟開啟。
以下以富邦證券 App 為例,教大家如何開啟 RSI。
首先,選擇一個股票後,我們透過設定選單找到「技術線圖」。


在上方的設定中,我們可以打開技術線圖的版面配置、指標、參數設定等等。
從「常用指標」,找到「副圖」,勾選 RSI !


回到主頁後,就會發現 RSI 已經出現了!
如果想要更改參數,一樣在設定中的「參數設定」找到 RSI,並更改週期長度及可!


美股 RSI 查詢方式
美股的 RSI 查詢,我會建議使用 Trading View。
以下以 SPX 500 為例,教大家如何開啟 RSI 技術指標。
首先在商品搜尋功能中輸入股票代碼,或指數代號。


接著就在上方點選「技術指標」。


再跳出視窗中輸入 RSI 做搜尋,就可以找到「相對強弱指標」。


接著回到 SPX500 ,就會發現 RSI 出現在下方。
點選齒輪可以進入參數設定,調整週期、樣式等等。


總結:RSI 使用心得建議
首先,RSI 作為一個基本的技術領標,是每個學習技術分析者必備的技能。
從基本的超買超賣,到搭配支撐阻力進階應用,熟悉 RSI 的使用可以大大優化你的入場與出場時機。
但仍不建議單純使用 RSI 作為唯一的技術指標去做交易,你應該要搭配均線、KD、MACD 等等建立一個完整的交易系統。
任何技術指標都只是參考用,懂的其中的原理比背圖表更重要!
【精選專欄】
【大師投資策略精選文章】
- 【價值投資教學】ROA資產報酬率、ROE股東權益報酬率差異比較
- 【價值投資教學】合理股價估算的四種方式
- 【價值投資教學】葛拉漢與巴菲特心法的優缺點比較
- 【價值投資教學】巴菲特企業護城河的五種內涵
- 投資策略技巧分析:波段交易怎麼操作?
- 價值股投資 VS 成長股投資:績效比較與策略差異
- 破解企業財報造假模型:Beneish model (M-Score)
- 指數化投資:適合新手的被動投資,完勝主動基金績效
- 左側交易 VS 右側交易,哪種投資策略能獲利?
- 【資產配置投資法教學】用 AOA、AOR、AOK 簡單完成再平衡
- 成長投資教學:股市最夯投資法則,優劣與注意事項
- 槓鈴投資策略:塔雷伯利用反脆弱來因應黑天鵝
- 什麼是箱型理論?原理、優缺點與畫法教學
【訂閱、追蹤、更了解雷司紀的小道投資在做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