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引自:深潮 《XEN 爆火背后,是“有预谋”的运营还是偶然事件?》 原作者:Jade - Web3 MKT
過去幾天,幣圈內熱議最多的話題當屬 $XEN 了。
$XEN 自 10 月 8 日 launch 之後,僅用一天,就衝到了 ETH 的 Gas 消耗榜首,現在依然停留在榜首。
在此期間,儘管 $XEN 的價格持續下跌,據抹茶平台顯示,距離最高點已經下跌 95%以上,但社區熱度和討論熱度持續不減。
截至目前,網路上已經有多篇文章在探討 XEN ,討論話題多圍繞專案本身、創始人背景或Gas 消耗,本文則想從行銷角度來談一談,爆火之前 XEN 做了什麼? 這場狂歡背後,是天意還是人為?
目錄
一、黎明前,抓好 Storytelling
1.講好願景,找到早期簇擁者
8 月 13 日,創始人 Jack Levin 在推特首次發表了關於 FairCrypto Foundation 的設想,並公佈了XEN 專案白皮書。
據白皮書介紹,XEN 的目標是一種通用加密貨幣,以實現區塊鏈的最初使命,即去中心化、透明、抗審查、點對點價值交換和擁有權。
我們都知道一個好願景的重要性,能幫你快速觸及早期使用者,並向他們展示未來的想像空間。
從 XEN 的願景可以看出,它希望籠絡的用戶範圍非常龐大。
但在早期,它的步子並沒有邁得太大。專案正式開啟前,創始人更多還是在做小範圍的社區運營。在 9 月份的內測階段,活躍 minter 數量在 1500 人左右。
一個有意思的點是,儘管現在國內用戶數量已經衝起來了,但專案在最初階段主要瞄準以及籠絡到的還是引發初期傳播漣漪的“種子使用者”。
2.巧妙的項目設計,既符合願景敘事,又利於觸達使用者
講好了宏大的願景,更重要的就是設定一個極低的參與門檻。
XEN 的發佈方式非常簡單:無預售、無白名單、無管理團隊、初始 0 供應、沒有任何形式的分配和融資。 每個人都有同樣的機會去鑄造 XEN。
最重要的是,free mint! 並且按 PoP(proof of participant)來計算獎勵。 極低的參與門檻,讓任何想要參與到專案的人,都能以非常方便的方式參與進來。
不管你是早期信仰者、後來者,還是跟風者、猶豫者,總有一個點能打動你。
引用創始人在 YouTube 接受採訪時說的一段話:“它從零開始,沒有供應,也沒有分配給它的價值,所以你怎麼可能賠錢,你沒有為它付錢就不可能賠錢,進入壁壘只是一些 Gas fee。 ”
3.當開發者學會說人話,一切都是那麼絲滑
除了上述提到的非常簡單易懂的項目設計外,Jack Levin 在發佈前還做了一些準備工作,説明大家理解 XEN 的玩法:
- 簡化白皮書。 XEN 的白皮書一共 15 頁,除了獎勵部分不可避免地要提及計算公式,其他地方都盡可能地用問答形式直觀地進行了說明;
- 參與 YouTube、Twitter Space 活動,進行項目預熱
- 發佈 Xenpedia,進一步降低閱讀門檻,並匯總所有前期預熱材料。
所以,XEN 的發佈並不是突如其來,創始人早在一個多月前,就開始逐步進行預熱,為最後的 launch 鋪墊基礎。
在上線前不到 5 天,更是多次進行預告,讓早期簇擁者可以踩住時間、精準湧入。
二、上線後的爆火漣漪
前面的準備工作就像造了一塊石子,正式上線後的一系列事件,則是石子被扔進水裡引發的一串漣漪。
在激起足夠多的關注後,咕咚一聲,正式進入 web3 的大湖。
漣漪 1:Gas 消耗引發破圈關注
XEN 上線後僅一天,Gas 消耗就跑到了乙太坊榜首,隨後引發了很多人的疑問,到底發生什麼了?
這一步,直接説明 XEN 完成了從早期社區跳躍到大眾視線的過程。
在大家 DD 的時候,前期準備的物料便能發揮二次功效了。
漣漪 2:創始人的背景光環
Ex-Googler #21 是創始人推特介紹里出現的第一欄。 在魚龍混雜且強調 DYOR 的 crypto 世界里,數量龐大的散戶們進行 DD 的首要方式就是看官網、看團隊、看資方。 有一個出眾的背景能幫你快速吸引到一波眼球,建立初始信任,谷歌第 21 號員工無疑就是這樣一種亮眼的標籤。
此外,Jack Levin 的介紹里還提及自己是一位 biohacker,並曾創辦過網站 imageshack。
儘管後續 21 號谷歌員工的身份受到質疑,但它已然承接住了第一個漣漪,並完成了第二個漣漪。
漣漪 3:第二波用戶進場,社區、討論、報導效用疊加
到這時,XEN 這個項目已經可以自發產生熱度了。 媒體也快速跟進,多角度進行報導。
各種各樣的人開始被吸引關注,説明 XEN 打造話題熱度,不論是認可專案原生價值的、忙著進場短線操作一波的、冷靜旁觀評判專案的,在這個階段,都放下了手上的工作。
推特 hashtag 討論破千,衝到熱榜第二。
在專案最初發佈的兩天里,新使用者的湧入速度基本能維持在每小時過萬。
爆火前,華語社區連前十都進不了,爆火后,我們立刻衝上榜單第二。
雖然我們不一定是第一個入場的,但我們已經向全世界證明了我們抓熱點的能力和對加密的熱情。
經過這一波發酵,XEN 在大家心中的認知更加立體,打出了非常漂亮且巨大的第三個漣漪。
漣漪 4:價格的暴漲
在 XEN 的規則里,time = value,時間就是成本。
先來的吃肉,後來的喝湯,初入者投入成本可忽略不計,但回報的天花板具有很大的想像空間。
相比於得到什麼,人們更害怕的是失去。
圈內有一句名言“拉盤才是硬道理”,而拉盤也是最容易讓人 fomo 的動因。
當短期質押者曬出回報的時候,狂歡就真正開始了。
三、天時、地利、人和
在 XEN 的這場狂歡里,還有一個我們無法忽視的“天時”因素,那就是熊市下的敘事真空。
很多朋友會討論,下一個牛市將由什麼敘事驅動?
而當我們拉近來看時,會發現就在當下,已經很久沒有一個敘事來聚攏圈內的注意力了。
在我們之前一篇文章中曾談到,雖然牛市用戶的積極性高,但你所面臨的營銷競爭將會更大。 而熊市雖然使用者的交互意願低,但當你有一個突出的敘事時,就更有機會脫穎而出。
前段時間有一位朋友跟筆者交流,想結合世界盃的到來做一些“玩法粗暴的產品”,其核心洞察就是,熊了這麼久,“大家都憋壞了”。
XEN 就在這樣一個天時中,為大家解解乏。
幣圈有記憶,這些年我們見過各種幣的暴漲暴跌;幣圈也沒有記憶,歷史總會重複發生,因為人總是很難違抗人性。
誰也無法預料漫長的質押期結束后 XEN 會如何發展。 或許 XEN 最後會找到自己的應用價值,實現創始人的宏觀願景,又或許 XEN 只是我們韭菜進階之路上的另一個「維權專案」。。
不論 XEN 將發展如何,不變的是,ETH 被真實地被燃燒了,而我們同樣還會追逐下一個 “XEN”。
關於 Web3 MKT
Web3 MKT 是由 深潮 TechFlow 發起的 Web3 增長策略學習小組,旨在通過案例拆解,研究學習 Web3 的市場增長策略,並轉化為“實際生產力” ,幫助專案方在全球市場獲得更好地增長效果。
歡迎更多想探索 Web3 市場與增長朋友一起加入學習,可添加微信 zolohands 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