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券,是一種在市場上進行公開買賣的投資標的,會因為市場上的供需法則而使得債券價格有所波動變化。對專門投資債券基金、債券ETF的投資者而言,如何察覺債券波動的狀況、並以低廉價格買入有潛力的債券,便是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本文將探討六個對債券價格造成影響的 重要因素 ,以及詳解背後隱含的金融邏輯。
債券殖利率(Yield To Maturity)
所謂的債券殖利率,又可稱為到期收益率,它的意思是:「當你買下這項債券後,到它到期之前,你會獲得的投資報酬率!」,其中考慮了投資債券時的買入價格、期間可領取的利息、到期後賣出拿回的本金,所推算出的年化報酬率。
重點是:債券殖利率的確定性極高,越高表示你的年化報酬會越多,而且是你買入的當下就幾乎100%確定的數字,是很猛的指標!(這點跟股票殖利率不同,股票殖利率只是一個參考值,配息是看該公司的政策而定)
因此,這個數字通常是市面上許多債券的報價根據,跟債券價格呈現正相關的趨勢:「當殖利率越高時,債券價格也將隨之上漲,當殖利率越低時,債券價格則下跌。」
而殖利率的高低,同時也受到債券風險所影響。根據信評機構的評分,債券可以根據風險分為兩種:
(1) 高收益債券;又稱垃圾債券 (Junk bond)
這是屬於風險高的債券(也就是大家常說的垃圾債券),發行商通常會祭出較高的利率來吸引資金,因此殖利率也較高。
不過相對的,違約的風險也會提升。因此投資者需擔心一旦違約後,自己能拿回的回收率為多少。
(2) 投資等級債券
這是屬於風險低的債券,一般大型公司所發行的債券,或政府發行的公債屬於此類(像是知名的美國公債)!
發行商會以較低的利率發行,因此殖利率較低;但對投資者來說,是一項能放心投資,不太需要需要擔心風險的投資標的。
債券的風險也跟長短期有關,長期的債券因為未來的不確定性較大,因此通常會給提供較高殖利率,來吸引投資者購買!(教學:如何買賣美股ETF及美國公債ETF 介紹:「20年期美國公債TLT,殖利率高達 19.57%」)
信用評等
債券的信用評等,一般是由信評機構根據公司的金融狀況、歷史數據進行調查與分析,所給出的總體評價,著名的信評機關主要有「穆迪」、「惠譽」、「S&P」這三間!
在等級評估上,主要可以分成:
- 投資等級債券:AAA~BBB級
- 高收益債券(垃圾債券):BB~D級

信用評等的最大意義,就在於評估債券的違約可能性為多少。畢竟投資債券時,所最大的風險就是「違約」:一旦違約,先前投入的資金都將全部付諸流水。
此外,許多人投資債券的理由,都是因為它足夠安全穩健;也因此,當債券評等被降級時,債券的價格自然會隨之跌落,尤其對高收益債券來說更是如此。
因為投資高收益債券的人,其實多半是有點投機心態的,並透過衡量「高報酬」與「違約率」之間的平衡,希望最後能獲利。(一旦違約率上升,就代表要重新思考自己的投資策略該如何修正。)
正也因為如此,債券評等對「高收益債券」的影響至關重要 。
至於「投資等級債券」,通常都是由政府或大企業所發行,因此本身就深獲信賴,除非遭遇重大變故(金融海嘯、戰爭⋯⋯等),否則不太可能會被降級!
根據歷史資料,AA級(含)以上的債券,在近十年來的違約率都是 0%。(只要被評為雙 A 等級的債券,就不會有違約的可能性「故為投資等級債券」!而到了 B 以及 C 等級以下,則違約率大增「故為垃圾債券」! )
此外另一件需注意的事情:信用評等並非固定,而是會隨著重新評估後而有所變動。
換言之,一間今年是 A 級別的公司,明年有可能會因為財政問題、或經營不善等因素,而被降為 B 或 C 以下的等級。

資料來源S&P500
市場利率
市場利率指的是在市場上交易的平均利率,而非專指某項目標的指標!(有很多文章會寫錯這一點),而有趣的是,根據關注市場的不同,「市場利率」這個名詞會代表不同的事情:
- 銀行市場:市場利率指的是同業之間的借貸利率。
- 債券市場:市場利率指的是 公債的利率 (或平均債券利率),不過有的人也會以 銀行存款利率 為基準。
此外,市場利率會跟債券價格呈現負相關的趨勢:
- 市場利率上升:代表市場 / 政府推出更好的利率政策、或是有更好利率的債券,就會使原本的債券利率變得不吸引人,導致價格下降。(舉例來說:如果是銀行利率上升,人民就會傾向把錢存在銀行,以至於能獲得更多利息;或是政府新推出利率更好的公債,民眾就會傾向去買這些新型債券,導致原本的債券價格會下降))
- 市場利率下降:代表原先的債券利率相對較高,因此有更好的價值,價格自然上升。
因此這也是為什麼到期時間越長的債券,會有越高的不確定性:「一檔 20年到期的債券,過程將有很可能面臨市場利率的調整,導致該檔債券的價格下跌。」

存續期間
上面談論了利率對債券的影響。但身為投資者,比較會想知道「我該如何根據利率,來評斷這檔債券該不該買?」這樣的問題,那此時就會需要另一個指標:「存續期間」。
所謂的存續期間,和債券的到期日並不一樣,是專指債券持有人回本的平均期間(單位:年)!
換言之,當一檔債券的利率越高(或發息次數越多)時,投資者所獲得利息就會較多,因此回本的時間就短(存續期間也會越短)。
存續期間最主要的用途,是在「反應債券價格對於市場利率變化的敏感度,判斷該債券對於市場利率波動的風險有多少」,因此對於要時常進行債券買賣的人來說,這是項重要的衡量指標。
而以另一個角度來說:當一款債券存續期間越長時,代表他回本的時間越久,也因此會對利率更加敏感。
舉個實際的例子:
固定利率為10% 的情況下,存續期間3年以及5年的債券(回本時間同時會考量價格變動等因素)。
此時,如果市場利率調漲到12%,那就表示本來這兩檔債券的利率相較之下變相減少 2%。
因為利息= 利率×本金,當利率有所變化時,也代表著利息隨之變化,並進而改變債券價值,可以理解為以下公式:
利息變化(價值變化) = 存續期間×(債券利率-市場利率)
存續期間3年的債券,其利息影響就會 = 3×(10%-12%)= -6% (利息變相下降6%) 。
存續期間5年的債券,其利息影響就會 = 5×(10%-12%)=-10% (利息變相下降10%)。
(以上也可以理解為債券本身的價值變化)
同理,如果今天變成市場利率下降2% ,那存續3 年的債券就會變相上漲6%,而存續期間5年的債券則變相上漲10%。
由上述例子可知,當市場利率上升時,存續期間短的債券較有利(跌得較少);而在市場利率下降時,存續期間長的債券較有利(漲的較多)。
這也就是為什麼,存續期間可以做為你購買債券所考量的因素之一,因為反應「短期內當市場利率變化時,一檔債券的價值會如何上漲/下跌」的數字。
因此,如果你是打算進行短期債券交易,則就得考量當市場利率變化時,你的債券價值會如何受到影響(此時就以存續期間來作參考)。
不過,如果你是打算進行長期債券交易(持有債券固定領息而不打算售出),則可以不用理會市場利率與存續期間!!!(這非常重要)
因為一檔債券的票載利息與本金,早已隨著發行時抵定,因此無論過程中市場利率如何變化,都會對你的長期投資策略不會有影響,就乖乖領利息吧!
(唯一需要注意的是:大環境的通貨膨脹,將會導致債券本身貶值)
預期通貨膨脹
雖然債券本身的利息與本金是固定的,可是仍會受到大環境的影響,也就是所謂的「通貨膨脹」。
當通貨膨脹發生時,仍給予固定利息與維持固定本金的債券,其實就是變相地貶值。
因為,如果投資者預期未來可能會發生通貨膨脹時,就不會選擇去購買債券,故將會導致債券價格下跌。
而針對這種情況,市場出現了另一種產品:抗通膨債券,也就是「利率固定,但面額會隨著消費者物價指數而變動」的債券。
舉個例子:美國的 TIP (Treasury Inflation Protected securities) 就是由政府所發行的抗通膨債券,屬於國庫債券的一種,它的本金會隨著美國勞工部制定的消費物價指數(CPI-U)而變動, 形成一定程度的抗通膨保障 :
- 物價指數上升,本金就會增加
- 物價指數下降,本金也會跌落
這是一檔穩定性更強的公債,因為隨著物價指數波動,政府其實會出手穩定價格,避免其債券價格不會低於面額(換句話說,也就是保障投資者在賣出債券時的價格,不會低於一開始所購買的債券價格。)
也因此,當人民預期將有通貨膨脹的時候,債券的價格會下降,而抗通膨債券的價格會上升。
市場風險
如果現在世界上發生「黑天鵝」事件,或預期到未來市場會受到龐大衝擊時,投資者為了避免手上的資金縮水,就會將本來放在股票、外匯、房產等等上的資金,轉而放到債券上 (以高信評的債券:公債、投資等級公司債為主),以作為避險用途。
如前面段落所提,高信評的債券(公債、投資等級公司債)雖然獲利少,但基本上違約的機率較小,且有固定利息收入,是極為穩定的投資, 因此會成為在「避險用途」上相當受青睞的投資標的。
故隨著市場風險越大,債券(公債)的價格就會因此上升。
舉例來說:2018~2019年間,發生了中美貿易戰、2018年10月時中國在農產品上反制美國、英國脫歐等事件,就導緻美國的公債上漲了不少!
像是美國知名的 20 年期公債 TLT ,殖利率瞬間從本來的 6~7% ,暴增至近 20%;而7~10年期公債 IEF,年平均報酬率也達到10.28%。 (資訊:詳列美國知名的公債:「20年期美國公債TLT,年平均報酬率高達 19.57%」)
而受影響的不只是美國公債,像德國 30 年期公債在 2019/08 月就墜入負利率的情況(一度跌至-0.006%)!
這是因為在 2019 年,德國經濟已經出現放緩的危機(像PMI、GDP等數據都不好),這包括在中美貿易戰過程中,德國對中國的出口量下跌、歐盟央行持續量化寬鬆政策、以及德國本身內部市場結構有關。
以上種種跡象,便導致德國當地投資者便大舉購買德國公債,即使是「負利率」(投資者自己付出利息給政府/公司)也沒關係,因為最重要的用途是要「避險」!(當然,這些公債的價格也隨之上漲,可能因此使得賣出的價格比一開始買入時更好,使得年平均報酬率也上升!)
故當市場風險增加時,投資者會將資金從股票、外匯、地產等標的,轉為更為穩妥的公債、黃金上,並導致其價格跟殖利率大幅上漲。
因此當你預期未來市場變得不穩定,買入公債ETF是還不錯的選擇,一方面可以有效避險,另一方面也能從中獲得還不錯的投資報酬率。
結語
上述談論了六項影響債券價格的因素,在此做個小結:
- 「殖利率」:直接表明投資報酬率,是影響債券價格的最直接的因素!
- 「債券評等」:對於高收益債券來說是重要的衡量指標,可以大致明白債券本身的違約風險
- 「市場利率」、「存續期間」:跟利率息息相關,是投資者進行債券投資時需要參考的指標!
- 「 市場利率 」 、 「 預期通膨 」 、「 市場風險 」 : 受到市場趨勢所影響,若能事先正確預料到趨勢,那麼即使是穩定的債券也能有不少的獲利空間。
雖然跟其他投資標的相比,債券是相對穩定的選擇,但如果要從中獲利,建議投資者還是要具備相關的金融市場知識,並且要好好進行自己資金的分配比例,擬定出自己一套投資策略,最後穩健地去好好執行!
我們投入的早,不過賣得更早了一點
華倫.巴菲特 淡淡表示
(在購併General RE公司後,賣掉其所持有獲利不菲價值四十六億美金的美國零息公債後,債券仍持續大漲時)
如何開戶投資債券 ETF?
如果你想投資債券 ETF,可以透過海外美股券商或台灣複委託進行開戶。
目前有一個非常方便,能夠投資各國股票、債券,甚至是期貨、原物料、黃金白銀、加密貨幣的海外交易平台— IG Market!
IG Markets (以下簡稱 IG)是目前是全球最大的差價合約 CFDs 交易券商。
CFD 差價合約是一種金融衍生產品,在歐洲推行歷史悠久,並且受到歐洲各國的金管會(如英國 FCA、歐盟金融監管組織) 所認可准許。
對 CFD 不了解的人可以參考以下文章:差價合約投資:CFD 和期貨的差異,如何挑選有規模且監管安全的期貨證券商及CFD交易平台?
簡單來說,透過 CFD 交易,可以省下非常多交易手續費,也沒有股票或債券記名的問題,也可以使用槓桿。
非常適合僅想賺取漲跌幅、或是用小資金賺取高收益的投資人。
IG 還可以獲得免費的操作資金,趕緊點下方按鈕註冊,進行體驗操作!
【訂閱、追蹤、更了解雷司紀的小道投資在做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