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房前必定要調查的資料—「嫌惡設施」,這篇文章我會介紹關於嫌惡設施的知識。包含嫌惡設施的意思、有哪些項目算嫌惡設施,至少要距離多遠比較好?以及最後該如何查詢呢?讓你看完文章之後,在買房時可以多一個參考指標!
目錄
嫌惡設施的意思?
嫌惡設施(Not In My Back Yard,簡稱 NIMBY),又稱為鄰避設施。他還有其他的名詞,像是 Locally Unwanted Land Use,LULU、或是 Not On Our Streets,NOOS。
上面的英文大同小異,簡單來說,嫌惡設施就是:
居民不希望在住家附近,但必要存在的設施項目
政府針對嫌惡設施其實有法條規定,像是 2015 年 10 月新版不動產說明書中,就載明了房仲業者必須對於受託銷售之不動產應調查周邊半徑 300 公尺範圍內之重要環境設施。
會有嫌惡設施存在,可以從心理學的「鄰避效應」以及經濟學的「外部性」談起。
通常群體生活在一個區域之中,伴隨著生活使用上的方便性、必須性,會有一些必要的設施開始產生。像是公園、便利商店、加油站、醫院等等。
一個設施的存在,勢必會帶來一些好處以及壞處。
這些設施對周邊居民所帶來的正面好處稱為「外部效益」,例如因為醫院在附近,為了回饋周邊居民,醫院可能會在社區做免費義診、健檢等等。
這些設施對周邊居民所帶來的負面壞處則稱為「外部效果」,若家附近有醫院,可能晚上會常常聽到救護車的聲音,且時常會有交通讓道的事情出現。
當外部效益比外部效果大越多,則居民就會越希望這個設施離家近;若外部效果比外部效益大越多,則居民就會希望這個設施離家離越遠越好。


嫌惡設施有哪些?
知道了嫌惡設施的意思,那究竟有哪些設施算是嫌惡設施呢?
定義嫌惡設施時,可以從「心理面」與「實際面」來判斷。
心理面通常與宗教信仰或主觀感受有關,包含了對心理產生影響,也就是會居民覺得「心裡怪怪的、不舒服」。但實際上對身體健康並沒有明確負面的影響。
心理面的嫌惡設施包含:殯儀館、葬儀社、公墓等與宗教信仰有關或是監獄、中途之家等與社會觀感有關的設施。
實質面則是實際上對人可能會有潛在或是立即性的影響,可能造成附近住戶生命安全威脅或生活品質變化,包含空氣污染、噪音、電磁波、降低交通便利性等等造成影響的設施。
實質面的嫌惡設施包含:加油站、基地台、宮廟、醫院、垃圾場等等。
這邊我也放上表格,呈現比較常見嫌惡設施,以及他的影響因素可能是什麼,讓讀者參考。
嫌惡設施項目 | 影響層面 |
---|---|
基地台、電塔、變電所 | 生命安全疑慮、風水 |
加油站、瓦斯行 | 空汙、生命安全疑慮 |
垃圾場、回收場 | 空汙、汙水、環境衛生 |
市場 | 噪音、交通便利性 |
高架道路、捷運、交流道 | 噪音 |
醫院 | 噪音、交通便利性 |
大型賣場 | 實質面 |
工業區、工廠 | 噪音、空汙、汙水 |
警察局、消防局 | 噪音 |
殯儀館、葬儀社 | 風水 |
監獄 | 風水 |
宮廟、神壇 | 風水、噪音、空汙 |
嫌惡設施究竟跟住家距離多遠好?
這也是許多人會想問的問題。
其實並沒有規定「嫌惡設施該離家多遠」,而是取決於大眾的共識以及整個房地產文化—非常主觀。
簡單來說:
壞處比好處大越多,則居民就會希望這個嫌惡設施離家離越遠越好
通常來說,大家比較能夠接受的距離會是至少 400m,大概一圈操場的長度。
處於這種長度的主要是壞處跟好處差距沒那麼大的嫌惡設施,像是夜市、交流道、捷運等等。
若是壞處大於好處非常多的嫌惡設施,則會需要 1000m 以上的距離。處於這種長度的像是:加油站、高壓電塔、殯儀館等等。
另外還有一些好壞參半的嫌惡設施,生活上必須但不會有一些壞處,居民會希望保持一些距離,但不至於太遠到失去方便性。
這些設施大約介於 500m 到 1000m 之間。如:警局、大賣場、醫院等等。
同樣,我把一些常見的嫌惡設施他的建議距離,放在表格中,讓讀者們可以參考。
嫌惡設施項目 | 建議距離 |
---|---|
基地台、電塔、變電所 | 1000 m 以上 |
加油站、瓦斯行 | 500m – 1000m |
垃圾場、回收場 | 1000 m 以上 |
市場 | 500m – 1000m |
高架道路、捷運、交流道 | 500m – 1000m |
醫院 | 500m – 1000m |
大型賣場 | 500m – 1000m |
工業區、工廠 | 1000 m 以上 |
警察局、消防局 | 500m – 1000m |
殯儀館、葬儀社 | 1000 m 以上 |
監獄 | 1000 m 以上 |
宮廟、神壇 | 1000 m 以上 |
嫌惡設施會一直影響房價嗎?
如同我前面提到的,嫌惡設施是由於心理學的「鄰避效應」以及經濟學的「外部性」而產生。
這些設施本身並沒有任何意涵,而是人在心中會針對這些設施有了評價或權衡導致。
雖然整體來說,房價會因為離住宅越近,價格影響越大。但我認為其實會隨著不同族群、性別以及年齡而有不同看法。
我舉醫院做個例子。醫院算是嫌惡設施,但一個年輕人跟老年人對於醫院的看法就會有很大的不同。
年輕人身體通常比較健康,用不太到醫院資源。所以醫院的好處對年輕人的幫助是少的,但醫院帶來的壞處卻會讓年輕人覺得麻煩,進而影響年輕人的估價與出價。
而老年人有較多機會使用到醫院資源,相較於年輕人更能獲得醫院在生活圈的好處,最後可能醫院的遠近反而會成為買房加分項。
同樣的,一個在醫院體系工作的人,醫院對他的意義一定跟一個一般上班族不同。
如何查詢嫌惡設施?
前面我們介紹了關於嫌惡設施的許多知識,最後就是到「如何查詢嫌惡設施」了。
目前主要有四種查詢嫌惡設施的方式:
- 透過實際走訪
- 透過房仲的調查了解
- 透過線上房地產平台資訊
- 透過 Google map 調查
查詢嫌惡設施方法一:實際走訪
這是最費力,但是最詳細的方法。
透過實際開車、騎車去周邊社區,了解附近的生活機能以及嫌惡設施的位置。
讓腦中對於整個社區有一個比較清楚的印象與評價。
後續進行買房決策時,也會比較理性。
因為有的時候只看第三方的資訊,上面只會顯示距離多遠。可是說真的,你掌握要實際走訪才知道自己能不能夠接受。
查詢嫌惡設施方法二:透過房仲調查
前面我有提到,政府針對房仲業者有要求要調查周邊重大設施。
所以如果你想要省時,可以直接詢問負責該物件的房仲業者,他們會告訴你有哪些嫌惡設施,出一份資料給你。
但透過房仲有一個壞處,因為房仲算是「對手」(你想買房,他想賣你房),彼此之間可能有潛在的利益關係,所以他們有時會報喜不報憂,或是避重就輕。
當然還是會有正直的房仲存在,但透過這個方法問到嫌惡設施時,還是要有自己的閱聽能力,自己進行最後的判斷。
查詢嫌惡設施方法三:透過房地產相關網站
第三種方式,是透過類似 591、5168 實價登錄比價王這種網站查詢。
通常在他們網站上,都會以地圖或是列表的方式呈現該建物附近有哪些嫌惡設施。
以 591 為例,他們在建物周邊機能,會顯示 1 公里以內的嫌惡設施。


查詢嫌惡設施方法四:透過 Google Map
最後一種方法,是透過 Google Map 調查。
通常這些嫌惡設施都會在地圖上顯示地點,你可以大致上盤點之後,利用「路線設定」來估算建物到嫌惡設施的距離。
此外,你也可以透過 Google Map 的街景模式實際走一遍,跟現場走的感覺差不多。
但透過這一種方式會有一些壞處。首先,如果透過街景模式,可能是過去一段時間的街景,與現在的實際樣貌有所差距;
再來,因為路程模式設定的是依照路程來呈現,但通常我們在看嫌惡設施是以直線長度看,會有些不準。
以上的四種方法,我推薦可以透過網路上的房地產系統搭配實際走訪。
先獲得粗略的嫌惡設施清單,等到對這個物件所處區域有初步的認識後,再實際走訪。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作者總結
大家已經對「嫌惡設施」有初步的了解,無論是他的意思以及如何查詢。
但就像我前面提到的,嫌惡設施不一定會影響房價,看房子時你可以把它當作參考,但也不是完全看嫌惡設施。
每個區域都會有一定的嫌惡設施,如果追求周遭乾乾淨淨,最後你可能什麼房子都買不了。
除了周邊環境之外,你還需要考慮房子本身的品質、格局,以及自己的資金。
祝各位都可以買到自己心儀的房子!
【精選專欄】
【訂閱、追蹤、更了解雷司紀的小道投資在做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