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房市政策發生很多變動,其中最受矚目之一的就是「囤房稅 2.0」。
大家一定有很多問題想問,無論是囤房稅 2.0 意思、改動與影響,
我也會說明各縣市囤房稅率差別與全國歸戶的改動。
無論是持有房屋的人還是準備入手買房的人,都推薦看這篇文章。
房屋稅調整項目 | 現行 (囤房稅1.0) | 修正後 (囤房稅2.0) |
---|---|---|
歸戶方式 | 縣市 | 全國 |
地方政府是否應訂定差別稅率 | 不強制 | 必須訂定 |
非自住稅率 | 1.5~3.6% | 2~4.8% |
單一自住稅率 | 1.2% | 1% |
出租且申報所得達租金標準 | 同非自住稅率 | 1.5~2.4% |
繼承取得共有房屋 | 同非自住稅率 | 1.5~2.4% |
建商持有2年內餘屋 | 同非自住稅率 | 2~3.6% |
目錄
為什麼有囤房稅 2.0?是什麼意思?
囤房稅(multi house tax),在台灣的正式稱呼是「房屋稅差別稅率」,主要是針對多戶房屋持有者依照持有戶數課徵彈性的房屋稅率。
囤房稅:針對多戶房屋持有者,越多戶的國民房屋稅稅率越高
目前針對持有房屋的「房屋稅」課徵分類,分為自住與非自住兩種。
其中自住類型的人,戶數最多限 3 戶、稅率為 1.2%,只要第 4 戶開始就屬於非自住範圍,課徵稅率調整為 1.5%-3.6%。
而且,三戶原則是依照各縣市訂定與計算,也就是每個縣市不超過三戶就都是自用。
囤房稅 1.0 有縣市歸戶的漏洞可以鑽
隨著房價不斷增高,大家認為推升房價的可能原因是因為持有房屋的成本太低,開始有呼聲要修改現有囤房稅。
於是乎,行政院會議於 2023 年 7 月 6 日公佈了囤房稅 2.0 的修正,預定在 2024 年開始實施,於 2025 年 5 月課徵房屋稅時適用。


目前囤房稅 1.0 各縣市實施狀況?
由於目前還在修法的過渡期,目前還是依照地方自行「得」制定囤房稅與戶數累進稅率。
白話來說,就是縣市政府「各自為政」。不強制一定要制定。
現行囤房稅 1.0 是在國民黨馬英九政府通過,2014 年 7 月實施。
目前各縣市有訂定囤房稅累進稅率的有以下縣市:台北市、桃園市、新竹市、新竹縣、台中市、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宜蘭縣、連江縣
也就是說,還有過半數的縣市並沒有訂定囤房稅累進稅率。
然後很諷刺的是,實施囤房稅累計稅率的 10 個縣市,其中有 7 個縣市是拖到 2022 年 7 月才開始實施。
各位要知道,囤房稅 1.0 已經實施 9 年了!這樣的表現其實不是很理想(當然其中不乏政治與經濟考量)。
以下整理各縣市實行累進稅率囤房稅的稅率狀況(來源為自各縣市政府法規查詢系統,若有異動以官方公告為準。)
實行縣市 | 持有房屋戶數 | 累進稅率 |
---|---|---|
台北市 | 2 戶以下 | 2.4% |
3 戶以上 | 3.6% | |
宜蘭縣 | 2 戶以下 | 1.5% |
3 至 7 戶 | 2.0% | |
8 戶以上 | 3.6% | |
桃園市 | 5 戶以下 | 2.4% |
6 戶以上 | 3.6% | |
新竹市 | 5 戶以下 | 2.4% |
6 戶以上 | 3.6% | |
新竹縣 | 5 戶以下 | 2.4% |
6 戶以上 | 3.6% | |
台中市 | 4 戶以下 | 2.4% |
5 戶以上 | 3.6% | |
台南市 | 1 戶 | 1.5% |
2 至 3 戶 | 1.8% | |
4 至 5 戶 | 2.4% | |
6 戶以上 | 3.6% | |
高雄市 | 3 戶以下 | 2.4% |
4 戶以上 | 3.6% | |
屏東縣 | 2 戶以下 | 1.5% |
3 戶以上 | 3.0% | |
連江縣 | 2 戶以下 | 1.6% |
3 戶以上 | 2.0% |
囤房稅 2.0 中的稅率、課徵對象改動有哪些?
根據行政院通過的版本,囤房稅 2.0 主要在以下五大面向的稅率與課徵對象有改動:
- 原本縣市政府可自行決定是否訂定差別稅率,改為強制訂定
- 非自住房屋將從縣市歸戶改為全國歸戶
- 若全國只擁有一戶自住房屋,房屋稅率可從 1.2% 降到 1%
- 非自住房屋稅率區間從 1.5~3.6%,提高到 2~4.8%
- 若非自住出租,以及多人持分遺產者,可享有 1.5~2.4% 稅率
囤房稅改動一:縣市政府必須強制訂定囤房稅累進稅率
過去囤房稅 1.0 時,規定縣市政府可以在區間內自行決定是否要設定房屋稅累進稅率。
但如同前面提到的,過半的縣市其實還沒有訂定囤房稅,執行的效果很差。
但這次的修法,強制規定所有縣市都需要訂定囤房稅,縣市沒辦法再閃掉了。
囤房稅改動二:地方分算變成全國歸戶
過去囤房稅 1.0 時,本人、配偶和未成年子女若持有 3 戶以下住家,都可以採用自住 1.2% 稅率;從第 4 戶開始才會列為非自住。
但這種算法是以「地方分算」,也就是只要你在一個縣市沒有超過 2-3 戶,就不會被歸類在非自用住宅。
大家為了鑽漏洞省稅金,不會集中購買同一個縣市的房屋,會盡可能分散在不同縣市,確保房屋稅可以保持較低的稅率。
但現在改採「全國歸戶」,當你全台灣各縣市加起來買第四間,就直接成為非自住,徵收囤房稅。
全國歸戶:本人、配偶和未成年子女所持有的住宅將以全國合起來統計
透過這種方法,可以限制在全國分散置產的多屋族,讓他們的資產一覽無遺,無法避稅。
囤房稅改動三:僅持有一戶之自用住宅稅率降低為 1.0%
原本房屋稅針對自用住宅的稅率是 1.2%,囤房稅 2.0 版本下,如果你全國僅持有一戶房屋且自住,那麼你的房屋稅率就是 1.0%。
這對於多數的有屋族而言,是一個利好的政策。


囤房稅改動四:非自住房屋稅率區間提高到 2~4.8%
相較於前面自住房屋的稅率調降,這次囤房稅 2.0 針對非自住房屋稅率提高到至少 2% 以上,最高則是 4.8%。
這比囤房稅 1.0 版本的 1.5~3.6% 的地板與天花板都高。
綜合改動三與改動四來看,可以看到政府希望透過非自住稅率的提昇來補自住稅率的調降。
囤房稅改動五:若非自用出租以及多人持分遺產,可享有 1.5~2.4% 稅率
多人持分遺產不計算為多屋,這個是為了避免繼承遺產被算成囤屋而採取的彈性措施。
而非自用出租給予優惠稅率,是政府為了幫助友善化租屋市場,鼓勵房東們將手上的餘屋除了繳稅或是賣掉以外,可以拿來出租給租屋族。
透過這種方式達成房東節稅與租客有房子可以選的雙重效益。
囤房稅對你有什麼影響?
最後,我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認為囤房稅 2.0 可能產生的影響。
影響一:短期內房價可能會下跌,但跌幅不大
如果是囤屋四戶以上的人,他們可能會因為繳稅緣故而率先拿出來市場賣,導致價格可能會下跌一些。
但如果是大戶(持有非常多房屋的人),其實不太會因為稅務問題將房屋賣出。
所以他形成的房價下修是暫時且短期的。
影響二:單一自住房屋者房屋稅率降低
如果你是僅有一戶房產的人,那麼恭喜你,你變相省了一筆錢。
你原本要繳納的是 1.2% 的房屋稅,從後年開徵後只要繳 1.2% 即可。
這筆錢可以拿去投資或是做其他的運用,充實自己的生活。
影響三:租屋市場餘屋增加,但租金可能還會上修
雖然政府的美意是活絡租屋市場,但若想獲得稅率優惠,就必須申報有租屋給租客,那就會面臨增稅的問題。
房東不太可能會自行吸收這些稅金,所以就會轉嫁到租客身上。
那麼長久下來,就可能導致整體租金水平上升。


作者總結
這篇文章我講解了囤房稅 2.0 的改動、影響以及來由。
要知道,即使你不買房,除非你家裏有礦不租房,不然你還是會受到囤房稅 2.0 的影響。
如果你要買房或是已經有房,極度建議你一定要將相關法規熟讀,之後才可以節稅。
Line 群組連結
有些資訊在文章中沒辦法完整呈現,在 Line 群我跟群友會分享更多實用、免費的技巧與策略。歡迎點擊下方連結,加入各群組一起交流,獲得最即時的資訊與福利!
Line 群組連結 | 討論議題 |
---|---|
幣圈新手群 | 幣圈新手小白的社群,歡迎任何對加密貨幣感興趣的朋友加入 |
幣圈 LINE@ 諮詢服務 | 關於加密貨幣投資的相關疑問,可以聯繫官方服務為你解決 |
加密貨幣合約交易群 | 幣圈合約打單交易的討論群,這裡會講點位、幣種討論 |
幣圈放貸幣息群 | 幣圈放貸套利的討論群,適合對領「幣息」感興趣的朋友加入,會講放貸利率和操作 |
網格與 AI 交易機器人討論群 | 幣圈網格與 Ai 量化交易機器人討論群,討論量化交易指標與交易機器人的內容 |
幣圈老韭菜群 | 幣圈老韭菜的老群,已創立三年,目前未開放入群 |
【訂閱、追蹤、更了解雷司紀的小道投資在做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