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網路上隨處可見 5G 相關報導,剎時間,5G 似乎成了最熱門的投資題材。
但在投資之前,有試著去了解 5G 是什麼嗎?
許多人認為 5G 的到來,應該就像當初 3G 換 4G 一樣,就是網路變得更快而已……但或許不只如此唷!
你想想,如果只有「網速更快」這項差別,為何各家電信商會搶破頭不惜花高昂成本研發?
而世界強國之間為了 5G 技術如此爭鋒相對,又是為了什麼?
(看看這幾年同樣火熱的 AI 技術,也沒牽動那麼濃厚的火藥味啊!?)
對投資人來說,或許對上面的問題並不在意,那也沒關係,讓我們換個問法:
現在 5G 來了,那會有什麼投資機會嗎?
這樣應該感興趣了吧!
對投資人來說,當把錢投拿來投資 5G(概念股)之前,應該先了解 5G 到底是什麼?技術跟以往的 3G, 4G 有什麼差別?現今各國的技術研發前緣到哪裡?以及技術上還存有什麼樣的問題?
這篇文章會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帶大家一起來了解 5G,讓你在投資相關概念股/產業時,會更加清楚這個產業到底在做什麼,在投資時將會更加信心且安心。

快點叫親朋好友一起來看啦!
5G 簡介:進程規劃與未來生活
5G 是第五代行動通訊(5th Generation Mobile Networks),也就是第四代行動通訊(4G)升級後的下一代通訊系統。
而不管是 4G 還是 5G ,其實都是所謂的「無線通訊」,說穿了就是以電磁波的方式來傳遞訊號。
雖然同屬無線通訊,但 4G 和 5G 所使用的電磁波頻率不同,而頻率不同的電磁波就會有不同的特性,導致未來在基地台、天線 … 等設備上需要全新的設計。(之後會解釋)
過去 4G 的出現,間接催生了許多嶄新的產業,並顛覆許多傳統行業。
舉例來說:Paypal 推翻了錢包、ATM;Uber 對傳統計程車行業和餐飲業的衝擊;Youtube、Netflix、抖音等影音串流平台快速崛,造成傳統影視行業的沒落。
同理可證,當 5G 出現以後,將會掀起「第二波」的產業衝擊,甚至會比 4G 時代來得更激烈。
5G 進展規劃
依照現在 5G 技術的發展,未來在研發歷程上主要分為兩個階段:
- 第一階段:預計 2019 年~2022 年,通訊頻率的範圍(電磁波頻率)大約是 3~6 GHz ,與 4G LTE 使用的頻段接近(但更高一些)。
- 第二階段:預計 2022 年之後,屆時通訊頻率範圍會更高,預計在 24 GHz 以上(毫米波)。
由開發時程的規劃就可以看出 5G 短時間內並不會這麼快就進入我們生活當中,預計至少要到 2022 年之後才會有顯著且成熟的應用。
在第一階段,基本上 5G 與 4G 的基地台仍會同時並存,甚至對於我們日常生活不會有太大影響;需要等到第二階段,也就是「毫米波」的出現,才會有大量 5G 擴建基地塔的需求。
5G 的三大特點:
- 高頻寬(eMBB: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
預估是 4G 的 10~100 倍! - 低延遲(URLLC:Ultra Reliable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
比 4G 快了十倍,可達到 0.001 秒! - 巨量連結(mMTC:Massive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未來一個基地台可以同時連接百萬台設備,比 4G 多 300 倍!
這是最能改變人類生活模式的關鍵因素!
以下舉兩個產業範例,來解釋 5G 普及後會帶來的優點跟嶄新變化:
(一) 高頻寬帶來的便利
以往一個 4G 基地台需要同時服務許多人,所以當我們在尖峰時刻時(人潮擁擠)使用網路,就會出現塞車的情形,例如:百貨公司週年慶、跨年演唱會。
但當 5G 的高頻寬成熟普及後,這類問題就不會發生,並且同時能負擔更多人使用網路的負荷。
(二) 結合「低延遲」和「巨量連結」的自動駕駛
目前自動駕駛大致可分為兩種:「自駕車」和「無人車」:
- 「自駕車」:保留了方向盤和駕駛座,駕駛可以選擇自行駕駛和自動駕駛間自行切換,
- 「無人車」:完全沒有方向盤和駕駛員。
目前大部分的自動駕駛技術,主要是依靠攝影機、超音波、雷達 … 等等感測器來識別周遭環境,但這項技術的決策時間,很容易受到外在因素的影響而被迫縮短,例如:「天候不佳」或是「被建築物跟車輛阻擋」。
在正常狀況下,4G 的資料傳輸延遲時間大約是 100 毫秒。假設我們以時速 100 公里行駛在高速公路,這段延遲時間將會造成車輛多移動 2 公尺--這是足以發生事故意外的距離。
因此完全的自動駕駛技術,在 4G 網路下幾乎不可能實現。
但 5G 不一樣--「低延遲」和「巨量連結」這兩個特性,讓自動駕駛不再只是夢想!
5G 的延遲時間只在 1 毫秒以下,因此在時速 100 公里的狀況下,車輛只會多移動 2 公分。
而巨量連結的部分,各國政府已經開始規劃,未來將與企業合作打造「智慧紅綠燈」--
透過在紅綠燈上安裝基站(就是一個偵測器),即時蒐集所有路口的交通狀況,然後把一個地區的所有路口資訊全串連起來,透過 5G 網路傳輸到中央控台,分析後做出調整紅綠燈秒數的決策,藉此來調節一個區域的交通狀況。
落實這三大特點後,許多卡關已久的尖端科技都會得到快速發展的機會。
(AR/VR 技術、遠程醫療、智慧城市、無人車、智慧交通、智慧農業、無人工廠)
看完上面的介紹後,你會很期待 5G 時代的來臨嗎?
難道,我們的生活馬上就要迎來全新的模式了?
很抱歉,這裡要潑一下冷水,其實並不會那麼快…
主要是因為 5G 網絡很難在短時間內迅速普及,暫時無法像 4G 一樣覆蓋到每個角落空間,
那為什麼 5G 網絡沒辦法很迅速地就建立好呢?
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5G 頻段為什麼那麼珍貴?
「5G黃金頻段」千億天價競標?
前陣子,大家一定都看過「5 大電信商 千億天價競標」的新聞,
不知道當時你是否產生疑問:「5G 頻段為什麼那麼貴?」、「貴就算了,為什麼會讓電信商們搶成一團?難道那個頻段有什麼特殊功用?」
其實答案很簡單--單純是剩餘的可用頻段不多了。
事實上,電信領域中有一條規定,那就是每個頻率「只能使用一次」。
換句話說,如果這個頻段/頻率有其他裝置(如衛星、廣播、3G、4G…)正在使用,那便無法再被其他裝置給運用。
因此目前所剩餘的頻段就變得相當珍貴,而頻段的使用權主要由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所掌管,並以競標的方式釋出給各家廠商獲得使用權。
所有不同的通訊設備都會佔據一個特定的頻段,像是廣播、無線電視、海底電纜、衛星通訊 ... 等等, 只要某個頻段被使用了,其他人基本上就無法再使用。 像是 4G 頻段如果跟無線電視的頻段重疊,那當在看電視/上網時就出現雜訊,一般會說此頻段不夠「乾淨」。
5G 的「毫米波」是什麼?目前有何缺陷?
第一階段,5G 的通訊頻率會落在 3~6 GHz ,
第二階段,5G 的通訊頻率預計會落在 24 GHz 以上。
為什麼選這個範圍呢?
理由也很單純,因為頻率在 1G 赫茲以下的頻段,都有人在使用了。
過去隨著科技發展,像是一開始的低頻電話電報、後來中高頻的 AM、FM 廣播、無線電視、行動通訊、到現在超高頻的衛星雷達,基本上所有的頻段都被使用了,都在 1G 赫茲以下。
因此 5G 只能被迫往上取用,並經過決議後,確定頻率大致落在 1G 赫茲到 100G 赫茲之間。
因為此區間範圍的電磁波,波長剛好是以毫米來計算,故又稱為「毫米波」。

未來你會多次聽到「毫米波」這個詞,就是指 1G~100G Hz 的頻段。
然而「毫米波」這種電磁波其實有一個缺點,就是繞射能力較差 …
痾 … 說啥呢?講人話好嗎?
好的好的!
以白話文來說,就是「毫米波」非常喜歡直著走--如果在傳輸過程中不小心遇到障礙物,它並不會從旁邊繞過去,而是會筆直地穿越而過,並造成穿越後的電磁波能量降低,導致傳不遠……
簡單來說,就是我們在室內會非常容易收不到訊號!
因此為了要解決這個問題,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用「數量取勝」--在各個死角的地方都建立基地台,這樣就不怕有障礙物阻隔了。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從這件事(毫米波的缺陷)上看到了一個投資機會!
那就是…
基地台!
未來 5G 為了達到基本的服務品質和第二階段大量物聯網的需求,勢必要大量興建基地台。
什麼是基地台?(信號塔)
那麼,什麼是基地台呢?它的功用又是什麼?
簡單說,基地台最主要的作用是:「先接收訊號,再發送訊號。」
直接用一個例子來理解:
假如我們今天想在手機上看雷司紀小道投資的 Youtube 影片(沒訂閱的快訂閱啊~)
當我們用手機點擊影片時,手機會先送出「進入 youtube 網站」的訊號,
並且被離我們最近的基地台(信號塔)給接收到,基地台會把這個「進入 youtube 網站」再上傳給電信商(如:中華電信)的核心網,進行下一階段的確認,
等到核心網確認這是合法的訊號,就會再依循同樣的路徑,把「可以進入 youtube 網站的訊號」傳回到基地台,而基地台會再傳回手機,你才能看到 Youtube 上的影片。
理解基地台的基本運作後,再回到 5G 毫米波的議題上。
在知道毫米波有繞射能力很差的缺點後,我們便可以預測:「未來如果要真正邁向 5G 普及的時代,首先就必須先進行大量基地台的興建,以作為基礎建設。」
因此在這之中我們看到了商機,並找到一間未來很有潛力的基地台公司-美國電塔(AMT, American Tower Corporation)
美國電塔公司:American Tower Corporation(AMT)
AMT 是全美信號塔市佔率最高的公司,也是美國最大的房地產信託公司(REIT),
他們的客戶包含廣播、電視廣播公司、電信商、政府機構 … 等等。
下面這張圖,就是 AMT 公開釋出的信號塔(基地台)架構圖,
我們可以看到基地台主要是由天線、同軸電纜、建物、發電機、基柱、地面空間 … 等零件組成。
AMT 主要是將其中標示「AMT」的部分建好--包含基座(鐵塔) 跟地面空間--然後租給客戶。
其餘標示為「TEN」 的部分(天線、同軸電纜、通訊設備…),就由電信商自行架設和維護。
簡單來說, AMT 就是靠「出租基地台空間」來賺錢。
我也想當包租公
看好 AMT 的六大理由
除了前面提到,因為「毫米波」的缺點,未來世界各地必須興建大量基地台以外,
我們之所以看好 AMT 主要還有以下六大理由:
(一) 遍布國際市場
AMT 除了在美國市占率第一之外,從 1999 年便開始在國際市場上布局。
目前全球 19 個國家中,AMT 已經興建 18 萬座基地台:
- 美國:41000 座
- 印度:75000 座
- 南美洲:37648 座
- 非洲:17657 座
- 歐洲(德、法):4418 座
在 AMT 的報告中顯示:南美洲、非洲這些新興市場的成長率都非常高,有些地區甚至是以翻倍的速度在成長,
在新興地區中,未來對網路傳輸的需求非常令人期待。
其中,我們對印度地區抱持著高度期待,原因有三:
- 人口眾多
雖然印度在資訊上的發展不比先進國家,使得單位人口的數據傳輸量低於先進國家,但印度的的人口眾多,所以總體資訊傳輸量依然龐大。 - 使用習慣
這類新興國家大多跳過電腦直接進入手機的時代,所以使用網路的門檻降低,因此網路滲透率一直處於高速成長。 - 尚未進入 5G
目前印度仍處於 3G 到 4G 之間的階段,基地台的數量已經相當可觀,若是未來進入 5G 的世代,基地台數量定將倍增。(但仍需時間)
目前印度的基地台市場正處於整合階段,有稍微影響到 AMT 的獲利,
不過根據最新資料顯示,整合目前已逐漸接近尾聲,並加上前述三點原因,我們對於印度市場的未來仍相當期待!
許多新興市場都直接跳過電腦這個階段,直接進入手機的世代,如此一來,可以更方便的使用網路。
(二) 全球資料傳輸量呈指數成長
- 我們使用網路的方式,已與 10 年前截然不同,從網路使用習慣的演進,就可以看出現代人對資料傳輸的需求有多龐大。
從最初始的收發 email,到開始上網聽音樂、看短片,甚至是追劇……看似簡單的習慣轉變,背後傳輸流量卻是以指數在成長!
『以 email 為基準,聆聽一首 spotify 串流音樂的流量,是傳送一封 email 的 133 倍;觀看一部 3分鐘的 Youtube 短片,是 email 的 600 倍;觀看 30 分鐘的 Netflix 影集,是 email 的 11000 倍。』
- 根據 we are social 的報告 顯示,2019 年全球使用網路的人口有 43.9 億人,比 2018 年成長了 3.66 億人(9%),截至 2020 年 4 月時,使用網路的人口又增加了 3.01 億人(7%)
- 在 AMT 的報告中也是如此,不管是物聯網還是非物聯網的設備,資料傳輸量都大幅上升,預計到 2025 年會有 30% 的年複合成長率。由此資料,我們也可以再度確認,未來世界對基地台的需求會大幅上升。
(三) 超高股息成長率(高殖利率)
自 2012 年開始發股息起,AMT 的股息金額已經連續 8 年成長,
更厲害的是,配息的複合年成長達 22.8 %!!
(四) 單一基地台,多位租賃客戶
AMT 在商業模式上,致力在提升基地台的利用率/共享率!
他們希望能在一座基地台上,同時架設多家電信商的設備,以此來大幅提升獲利能力。
根據 AMT 的預估,只要基地台上有 2 間以上的電信商設備,那麼它們只要額外花費極低的運營成本(8%、16.7%),就可在營收上獲得大幅的成長(250%、400%)。
(五) 良好的議價能力
我們認為 AMT 良好的議價能力,主要建構在以下三點原因:
- 第一個原因:
在美國基地台市場中,前三大基地台公司分別為 AMT(32%)、CCI(32%)、SBAC(12%),總共佔據全美 76% 的市占率。
雖然在美國市場上 AMT 和 CCI 上是分庭抗禮的,但在國外市場上只有 AMT 擁有良好的市佔率,
因此以全球版圖來說,AMT 更具優勢。 - 第二個原因:
目前通訊技術改朝換代的時程越來越短,對電信商而言時間就是金錢,必須迅速完成全國性通訊網絡升級才能搶得先機。
故與其自己花大量時間選址、花重金佈建新塔,不如直接與擁有全國性完整網絡的基地台公司合作。
如此一來,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將最新一代的通信技術覆蓋到全國,在運營上還能降低成本,未來在管理上也更簡便,可謂一舉數得。 - 第三個原因:
自 2002 年起,AMT 開始提升整體基地台的獲利品質,出售位置較差和獲利能力不佳的基地台,只留下地點好、人口密度高、獲利能力高的位置,並以併購、新建的方式,在其他位置好、獲利能力佳的位置上新增的基地台。
經過長時間的篩選後, AMT 只留下處於黃金地段、電信商必爭之地的基地台,既然這些基地台所有的客戶都想使用,AMT 的議價能力自然也跟著上升。
電信市場的競爭非常激烈,導致電信商從每位用戶上獲得的利潤不斷降低。 加上通訊世代間的更替時程越來越短,為了騰出更多資源來升級設備和網路技術,電信商們不得不將資本密集度高的自有基地台拆分而出,以輕資本的方式面對產業的快速升級。 與其他電信商一同租用基地台塔,據估算可以節省 50~73% 以上的成本。
(六) 優質合約內容
- 長期合約
AMT 的客戶是大型電信商或是政府單位,這類客戶服務的人群眾多,最基本的要求也很簡單,就是訊號穩定。
如果因為更換基地台的作業導致訊號中斷,很容易引起使用者的抗議,所以 AMT 的客戶們都傾向簽署長期合約。 - 客戶黏著度高
歷年客戶的平均流失率大約只有 1-2%。
除此之外,在 AMT 的合約當中通常還包含 5 至 10 年的不可撤銷條款,或多個續訂條款,
並且為了預防通貨膨脹,還在合約中加上每年租金自動上漲的條件(3%)。
在南美洲、非洲、歐洲等地,AMT 還會將某些運營成本轉嫁給租用者,例如:電費、燃料費、土地租金 … 等等。
雖然印度目前面臨產業整合的陣痛期,導致 AMT 在 2019 年的客戶流失率上升至 6%, 但 AMT 認為目前的整合已接近完成,合併後的市場反而更有利於長期成長與提升盈利能力。

投資 AMT 的三大風險
(一) 匯率損失
跨國企業往往會因為匯率的變動導致匯差損失。
(二) 受法律變動影響大
AMT 的客戶都屬於大型客戶或政府單位,雖然這些大企業的收入相當穩定,
但一旦法規有變動,AMT 容易受到大量的損失,像近期印度市場就是如此。
(政策方面是無法預期的事情,只能看 AMT 是否願意跟當地政府達成協議或讓利)
(三) 新興地區市場仍不穩定
新興市場如南美洲、非洲、亞洲等地區,雖然成長快速,但仍處於早期階段,
目前仍需要大量的建設跟併購,AMT 需要付出先期的基礎建設成本,短期內會影響到 AMT 的獲利能力。
不過這部分我們也不太擔心,因為 AMT 過去在其他市場中已經找出一套穩定的獲利模式,
現在只要將這個模式,一一複製到這些新興市場上,會比過去拓展新市場要得輕鬆與低廉。
結論
目前 4G 基地台的租賃,仍是 AMT 主要的獲利來源 。
雖然 4G 的覆蓋率已接近完善,但近年來串流媒體的使用量大幅上升,用戶對數據的傳輸需求也越來越高,所以 4G 在設備上還有繼續升級的必要,基地台的密集度也需要再提升。
在未來的一年內,電信業、信號塔業還是會朝著「擴展 4G、初步部屬 5G 」的方向前進, 但我們生活應該不會因為 5G 而立即產生改變。
或許要到 2022 年後, 5G 網絡都部署完善了,其他方面的技術也跟上了(晶片、射頻元件),才會全面進入 5G 時代,屆時有些科幻電影中的「黑科技」,或許真的就會出現在生活周遭了!
無論是從 4G 再升級、或是 5G 的基本普及來看,目前能確定的是全世界對基地台的需求並不會降低,甚至未來只會越來越強勁!
而 AMT 最主要的業務,就是在全世界各個角落提供基地台的租賃服務--這也是我們看好的原因!
【免責聲明】 本文僅為5G產業跟 AMT 教學分析,不包含任何投資推薦及購買行為;所有投資交易皆存在風險,且差價合約衍生產品涉及高槓桿和高風險,虧損可能超過您的投資金額,請謹慎投資。本文不構成任何開戶建議,請謹慎選擇具有安全監管保障的券商平台。
額外:如何開戶投資美股 AMT?
今天介紹的美國電塔公司 AMT,是一家美國的不動產投資信託(REIT)公司,
如果你想投資 AMT,可以透過海外美股券商或台灣複委託進行開戶。
目前有一個非常方便,能夠投資各國股票、債券,甚至是期貨、原物料、黃金白銀、加密貨幣的海外交易平台— IG Market!
IG Markets (以下簡稱 IG)是目前是全球最大的差價合約 CFDs 交易券商。
CFD 差價合約是一種金融衍生產品,在歐洲推行歷史悠久,並且受到歐洲各國的金管會(如英國 FCA、歐盟金融監管組織) 所認可准許。
對 CFD 不了解的人可以參考以下文章:差價合約投資:CFD 和期貨的差異,如何挑選有規模且監管安全的期貨證券商及CFD交易平台?
簡單來說,透過 CFD 交易,可以省下非常多交易手續費,也沒有股票或債券記名的問題,也可以使用槓桿。
非常適合僅想賺取漲跌幅、或是用小資金賺取高收益的投資人。
IG 還可以獲得免費的操作資金,趕緊點下方按鈕註冊,進行體驗操作!
【精選文章】
- 【美股分析】直覺手術 ISRG Intuitive Surgical Inc :毛利率高到上帝也想買!
- 投資遠端工作趨勢-矽谷最火紅的科技獨角獸 Slack 與 Zoom:「產品服務和財報營運解說」
- 2020 雲端運算與資訊安全的市場成長趨勢-雲端基金 SKYY 成份股 | 資安概念股
- 維珍銀河(SPCE)上市,讓太空旅行不再是夢:「預計將於 2020 啟動首波太空旅行!」
- Lo-Fi House 抄襲的 Pinterest 是何許公司?善用圖像社群網站培養你的靈感跟想像力!
【訂閱、追蹤、更了解雷司紀的小道投資在做些什麼】
從這邊文章開始一路跌耶 跌50元了
依照現在 5G 技術的發展,未來在研發歷程上主要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預計 2019 年~2022 年,通訊頻率的範圍(電磁波頻率)大約是 3~6 GHz ,與 4G LTE 使用的頻段接近(但更高一些)。
第二階段:預計 2022 年之後,屆時通訊頻率範圍會更高,預計在 24 GHz 以上(毫米波)。
由開發時程的規劃就可以看出 5G 短時間內並不會這麼快就進入我們生活當中,預計至少要到 2022 年之後才會有顯著且成熟的應用。
在第一階段,基本上 5G 與 4G 的基地台仍會同時並存,甚至對於我們日常生活不會有太大影響;需要等到第二階段,也就是「毫米波」的出現,才會有大量 5G 擴建基地塔的需求。
這檔股票是要吃未來5G趨勢的紅利,以基礎建設方面為主,如果沒耐心拿不住就不要選。
你看到的是「跌50元了」
我看到的是「現在買比之前還便宜50元了」
請問: 由於目前5G技術多被華為掌握 若美國跳過5G直上6G或其他技術 是否會影響AMT的獲利能力與營運? 謝謝您
先回答你是否能跳過 5G 直達所謂的 6G ,通常常看到的 6G 指的是衛星通訊吧。如果是這樣的話,答案目前是不可能的。衛星通訊仍有許多的缺點,首先你可以注意在 5G 的要求中,最重要的升級就是要「延遲」低。(這樣才有辦法做更多的應用),而太空衛星離地球距離較遠,以現在的技術而言,延遲時間自然較長,甚至長於4G。更不用說還有耗電的問題、訊號強度的問題、通量不足的問題。就以上的問題來看,就知道所謂的 6G 不可能取代目前的 5G。
而華為的技術是否真實多於美國,美國的技術真的落後嗎?這些問題我認為真實性難以確定。華為確實擁有很多技術,但 5G 是個關乎國防的技術,自然就需要考慮到政治的問題。就目前的情勢來看,美國一定知道 5G 的重要性,不可能讓華為隨意地擴張。
那是否會影響到 AMT 的獲利能力,又是另一個問題了。如同上面說的 目前 5G 的發展都還不健全,我的拙見是認為不可能跳過 5G 直接到 6G 的。5G 因為使用毫米波的關係,需要建造大量的基地台,不過美國目前在這部分的基礎建設確實是落後的。總的來說,我認為 6G 衛星通訊與華為,並不會影響到 AMT 的發展 (華為不可能進到美國) ,只有 AMT 自己的運營管理策略與「外國政策的改變」才會影響到 AMT 的前景。
例如今天立法規定電信公司只能選擇本國的基地台使用的話,那自然會對想進入他國市場的 AMT 有一定的影響。
國外這樣立法的機會大嗎? 不一定,但我認為機會不大,因為建造基地塔是需要很大資本的,他們禁了以後,可能也無法確定能造的出足量的基地塔數量來補足缺口。而且基地塔的是有黃金地段的,好地段都先被人占走了。另外你在造基地塔的時候,沒有5G可使用,其他產業自然沒辦法進化,對整體國家而言不見得是好事。不過這樣的風險還是會存在啦!畢竟什麼事情都有可能會發生嘛~或是 AMT 進到一個國家與其他同行競爭,但當地政府突然禁止使用 AMT 也是有可能的。但我認為這也是比較極端的情況啦!AMT高層在進入一個市場前一定會經過充分的研究的。
是不是布局的好時機,這個問題我就沒辦法回答你了。因為我不知道你的風險偏好與承受能力,也不知道你的投資週期與預期報酬,只能給你這張圖參考參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