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老師帶你上天堂,不好的老師帶你住套房」。套牢大概是所有投資新手最害怕的詞彙了,因為它不但意味帳面出現虧損,也代表你的資金被卡住,沒辦法做其他投資運用。
在投資操作上,有一種策略叫做「設置停損點」,只要善加運用的話就能避免自己被套牢。今天我將從技術面和基本面來說明該如何進行停損策略。
另外,雷司紀也有創立了合約、技術分析交易社群,加入社群就可以獲得免費的合約課程教學資源,還可以與群友一起切磋技術分析,趕緊加入:合約交易技術分析群
什麼是停損?
停損(Stop loss),就是停止損失的意思。在投資之中,我們可以透過各種方式來控制風險,而停損就是其中一種方式。
其實停損有點類似於經濟學概念上的「沉沒成本」,就是指那些已經付出且不可收回的成本。
例如今天你買了一張電影票,不過卻在觀看之前透過評論發現這是一部爛電影,但此時無論你是否前往觀看,電影票錢都收不回來了,這時候電影票錢就是你的沉沒成本。
經濟學認為,如果人是理性的,那就不該在做決策時考慮沉沒成本。也就是說,當你發現電影很難看時,就不該考慮已經付錢的問題,而是該把看電影的時間省下來做其他事情。
停損也是這樣,當你發現投資的預期跟你所想的不一樣,就不應該抱有僥倖的希望,應該立即把錯誤的投資停掉,防止損失擴大。
停損是風險管理中很重要的策略,以下我們將透過技術分析和基本面分析,來看看該如何設置合理的止損點。
在此之前,我們先記住一個大原則:
當買進的理由不見或是反轉的時候,往往就是停損的最佳時機。
如何用技術分析設置停損點?
技術分析適合用於中短線的交易,或者是輔助看長線的趨勢,在趨勢交易中技術分析佔有很重要的地位。
以下我整理了幾種和技術分析有關的停損方式,這些方式彼此無分優劣,實際上要使用什麼指標也端看個人喜好。
1. 用技術指標判斷停損點:以「均線」為例
投資人可以用自己擅長的技術指標來判斷停損點,而本文將以均線做為示範。
均線的全名為移動平均線,是一種可以迅速判斷過去一段時間內,市場所有投資人平均成本的技術指標,也是所有技術分析的源頭,所以使用均線設置停損的方式相當受歡迎。
假設我們以「均線理論」進場,在短周期均線向上突破長周期均線時,就是多頭趨勢成立,是買進信號。
關於均線當中,葛蘭威爾八大法則的詳細介紹,可以參照:技術分析教學:用移動平均線 MA 看市場趨勢。

但假設短均線只突破了一兩天,又馬上跌回長均線之下(賣點 3),這很可能代表並沒有真的成立多頭趨勢(俗稱:假突破),因此我們可以把前兩天買進的部位做停損出售。
你可能會想說,短均線說不定還會再反轉一次突破長均線阿!不一定要停損吧?但這其實就是心存僥倖,也就是無法捨棄「沈沒成本」的不理性情緒。
技術分析是一個講究投資紀律的學問,如果混入太多的主觀預測,而不是按照自己原定的投資策略進行操作,下場通常都不會太好。
2. 用技術型態做停損:以「W 底」為例
技術型態是指股價「呈現一種特定的形狀和線圖」,投資人依據這種型態判斷目前股價處於上漲或是下跌週期。
我們以經典的 W 底為例,所謂的 W 底就是企業的股價呈現 W 型,如下圖所示:

在 W 底中,我們可以根據第一次價格回彈的頂端劃出一條頸線(圖中的綠線),一旦股價漲破這條頸線,就代表有機會在未來迎來一波大漲;
頸線同時也可以作為停損依據,一旦價格漲破頸線又迅速回跌時,就代表打底仍未形成,因此能考慮停損。
假設我們今天發現 A 公司的股價已經在技術線圖上呈現 W 底,並已突破頸線,代表多頭趨勢成立,因此決定買入 A 公司的股票;
但 A 公司的股價隨後又迅速跌破當初 W 底的頸線,這就代表上漲趨勢仍未形成,此時可以出清持股以停損。
3. 金額停損法:用絕對虧損金額佔總資產比例做停損點
金額停損法的做法相當簡單,就是看你在這筆投資中能承擔多少比例的損失,一旦損失達到這個比例時就停損出清,很適合還看不太懂技術指標的人使用,可以避免你的總資產一瀉千里。
舉例來說,如果我設定的金額停損額度是 5%,就代表我不希望這筆投資的虧損金額超過 5%。
假設我投入了 100 萬元買 A 股,但 A 股的表現卻不如預期,短期內就下跌了 5%,達到當初所設置的門檻,因此我就會選擇出清 A 股停損。
金額停損法的實際金額停損比例設置因人而異,端看你能承受的損失範圍有多少。
4. 用風險報酬比做停損點
風險報酬比是以自己規劃的報酬、風險來做停利與停損,其實和上一點的金額停損法很像,但更注重在風險和獲利之間的關係,而不是單純地以損失金額作為停損標準。
例如你預計 A 股票的潛在獲利為 20%,潛在風險為 10%,那風險報酬比就是 2:1 = 2。
假設買進成本是 10 元時,假設以 10% 為停損點,20% 為停利點。
- 停損點:10 × (1-10%) = 9
- 停利點:10 × (1+20%) = 12
其實說白了風險報酬比法就是透過分析數據,以及根據個人風險承擔能力來設置停損點和停利點,藉此決定自己的出場時機。
上述提到的只是基本的技術分析面停損法,還有很多更深入、更嚴謹的方法,例如技術指標不一定要用「均線」、技術型態也不一定要用「W 底」,以後有機會我也做更進一步的教學。
如何用基本面設置停損點
1. 當買進理由消失時,即可停損
所謂的基本面,就是觀察分析一家公司的體質、護城河、內在價值…等等,進而列出一個適當的安全邊際,在價格小於價值時買入。
通常基本面分析者會詳細記錄買進一家公司的理由,例如我買進 A 公司的理由有以下三點:
- 該產業為趨勢,A公司為該產業市佔率第三,且還有成長的潛力
- 具有產業護城河,競爭對手不容易追上,或是要花很大的成本才能追上
- 公司財務表表現良好,尤其以自由現金流每年成長 10% 最為亮眼
那麼A公司的停損點,其實就是上面三個優點的反轉:
- 產業有被取代的危機
- 護城河逐漸消失
- 自由現金流成長停滯,甚至衰退
基本面分析者很少會只憑帳面虧損而出清股票,因為對他們而言,若公司體質沒有改變,就代表內在價值沒有改變,股價下跌反而代表是買入的好時機。
對於基本面分析有興趣的人,可以參考我之前寫過的文章:
- 【價值投資教學】:巴菲特企業護城河的五種內涵
- 【價值投資教學】:詳解葛拉漢與巴菲特的價值投資心法,優缺點與注意事項
- 【價值投資教學】:「合理股價」估算的四種方式!判斷公司股價是否合理及買入賣出時機
- 【價值投資教學】:理解 ROA 資產報酬率、ROE 股東權益報酬率
2. 當價格不理性上漲,也可停損(其實更像是停利)
雖然公司體質並未改變,但是因為市場情緒不理性,導致股價瘋狂上漲,甚至已經超出內在價值許多時,這時我們也可以考慮賣出股票。
例如我們透過各種數據、財報分析得出 A 公司的股價應該在 50~60 元左右才是合理範圍,然而市場上的價格卻已經飆漲到 100 元以上,此時你就可以考慮出售持股。
這種情況通常會出現在大型股災發生之前,基本面分析者若能觀察出市場的不理性情緒,就能避開股災(泡沫化)。
針對不理性價格,我們也可以用「席勒本益比」或是「巴菲特指標」來觀察整體市場的情緒和風險,以後也會做相關教學。
3. 當出現更好投資機會,也可停損
第三個基本面停損點方法,是當投資人判斷目前市場上有更好的投資機會時,也可以把你認為現在成長潛力差的公司賣出換取現金,買入你認為回報率更高的公司。
假設你目前手上的 A 公司近五年來的成長潛力為 100%,但你又發現 B 公司的五年內成長潛力為 200%,這時我們就可以把 A 公司出清,換成投資 B 公司。
你可能會想說,這也不一定要停損吧,我可以拿另一筆資金去投資那個更好的機會啊!
但你要知道,一個人的總資金是有限的,而市場上好的投資機會其實不多,為了提高總體報酬率,盡可能提高投資部位的「賺錢效率」對於基本面分析者也是很重要的事情。
總結
技術分析停損 | 基本面停損 | |
邏輯思維 | 當初買進的信號並未真的成立,因此停損 | 基本面不如預期或改變,因此停損 |
關注重點 | 價格走向、成本控制 | 公司體質、成長性判斷 |
判斷法 | 1. 技術指標(例如均線) 2. 技術型態(例如 W 底) 3. 金額停損法 4. 風險報酬比 | 1. 當初的買進理由已消失 2. 市場出現不理性情緒 3. 發現更好投資機會 |
害怕套牢?如何設置停損點:技術分析與基本面比較
技術分析面的停損,是建立在當初買進的信號不成立(例如假突破、虧損超過比例),因此無論是技術指標或是技術型態,都更注重股價和投資成本的風險。
基本面分析的停損,是建立在對於公司體質與未來成長性的判斷錯誤(例如護城河消失、價格不理性飛漲),因此通常股價不如預期不會是基本面停損的理由,反而代表買進的時機。
以上就是今天有關於停損的教學,有任何問題歡迎下方留言討論!
【精選專欄】
【投資基礎思維精選文章】
- 割韭菜什麼意思?避免成為股市、加密貨幣韭菜攻略
- 套牢該如何設置停損點?技術分析與基本面比較
- 定期定額介紹:適合小資族使用的投資策略
- 信用卡循環利息怎算?別再只繳最低應繳金額,小心變成卡債族!
- 【複利效應介紹】指數型成長的世界第八大奇蹟
- 股票違約交割什麼意思?可導致信用破產與刑責纏身
- 美國三大交易所介紹,Pink Sheets 粉紅單 OTC 場外交易詳解
- 美股投資要填寫的 W-8BEN 表格是什麼?手把手填寫完整教學!簽署對投資人有什麼影響?
【訂閱、追蹤、更了解雷司紀的小道投資在做些什麼】